劳动人口绝对减少 “十三五”GDP年均降至6.1%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近日在“人口红利与社会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上预测,中国“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GDP的年平均潜在增长率将分别降至7.2%和6.1%。不过,可以通过改革来提高潜在增长率,或许能带来第二次人口红利。
蔡昉指出,供给和需求缺一不可,相当于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从供给的角度来看,中国人口变动对中国经济有重要影响。人口丰富就会出现人口红利,不仅意味着劳动力丰富,人力资本丰富,还意味着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防止资本报酬递减,不会遇到新古典增长的约束,这是人口红利的关键。当人口因素使得整个经济增长源泉都变弱的时候,潜在增长率就会下降。
蔡昉认为,目前已形成共识的是,近年来中国生育率长期保持在1.4%-1.5%的水平,远低于发展中国家。当劳动力出现短缺之后,潜在增长率将降低,预计“十二五”将保持7.2%,“十三五”将降至6.1%。
影响潜在增长率的因素是供给,我们可以说,我们还有庞大的内需,还有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但是这些是需求因素,考虑潜在增长率一定要把需求的因素放在供给因素里。
蔡昉表示,需求因素决定的实际经济增长能不能达到潜在增长率,需求强烈可以达到甚至超过潜在增长率,需求弱可能达不到。假如没有放弃保增长的理念,一些地方政府表面上接受7.5%的增长速度,但心里不愿意接受,那么一些好的政策,比如产业扶持政策、区域发展战略、刺激计划等等就会变成保增长的刺激性计划。虽然可以让实际增长率高于潜在增长率,但是会造成无效率、扭曲,产能过剩,通货膨胀等等问题。理解潜在增长率要从供给方面看,需求方是没有影响的,需求不决定潜在增长率。潜在增长率是不应该被超越的。
蔡昉进一步指出,潜在增长率不是一成不变的,“潜在增长率是可以提高的”。创造要素供给和提高生产率,来提高潜在增长率,在此基础上可能保持长期增长的可持续性。蔡昉表示,加大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有待于进行各种各样的改革。对中国来说,有赖于一系列更深入的体制改革。例如,改革户籍制度和稳定劳动力供给,改革教育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民生政策的实施。
现在我国的城镇化达到51%,但是非农业户口人口比重只占13.4%,这个差距就决定了劳动力供给是不稳定的。如果通过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可以提高劳动力供给。这就是一个提高潜在增长率的手段。
文章出处:经济参考报,2012年8月29日
Tags:劳动人口绝对减少,“十三五”GDP年均降至6.1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