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观点 >> 正文

退休年龄:世界难题和中国国情

http://www.newdu.com 2018/3/29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学网 蔡昉 参加讨论

    现阶段我国退休年龄能不能与发达国家并轨?由于老龄化社会的临近,近来提高退休年龄的话题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在理解人口老龄化原因时,人们通常着眼于老年人口占全部人口比重提高这样一个事实,但却往往忽略了由于寿命延长带来的人口预期寿命提高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即老年人活得更长,老龄化程度也会提高。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出生人口预期寿命已经从1982年的67.8岁提高到2010年的73.5岁。在健康寿命延长的条件下,老年人不啻为宝贵的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但是,作为提高老年人劳动参与率的一种手段,提高退休年龄的办法却颇有争议。本文从国际经验和我国国情来讨论这个问题。
    一、延长退休年龄的国际经验与争论
    在大多数发达国家,挖掘劳动力供给潜力的一个政策手段,是提高退休年龄以便扩大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例如,有大约半数的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OECD)国家,已经或者计划提高妇女退休年龄,14个国家着眼于提高男性劳动者的退休年龄。2010年,OECD国家男性平均退休年龄为62.9岁,女性为61.8岁。
    然而,提高退休年龄的政策并非没有争议,实际执行中出现的情况远比政策初衷复杂得多。近年来欧洲国家发生的一些事件表明,提高退休年龄的政策在一些国家遭到民众的抵制。导致这种民众意愿与政策意图相冲突的原因,有着来自劳动者和决策者的不同的解释。
    反对此类政策调整的民众,往往认为政府提高退休年龄的政策调整,动机是减轻就养老保险金的支付负担。与此相对应的政府解释则是,劳动者长期耽于过于慷慨的养老保险制度,以至因为不愿意失去既得利益而加以反对。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速,养老金缺口成为现实的或潜在的问题。特别是在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尚高的时候形成的现收现付模式,最终会因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而日益捉襟见肘。因此,政府的确要从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角度出发,考虑退休年龄的问题。这种认识和利益的冲突,使得退休年龄的变化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政治决策,受到人口老龄化之外因素的制约。
    值得考虑的关键问题在于,提高退休年龄并不必然意味着老年劳动者可以自然而然地获得就业岗位。即使在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上依然存在着年龄歧视,造成老龄劳动者就业困难。
    在许多国家,在青年失业率高和就业难的压力下,政府某些政策甚至还纵容了提前退休的情形,旨在让老年人给青年人“腾出”岗位。虽然此类政策的实施结果表明,其在降低老年职工劳动参与率方面,部分地达到了效果,而对于降低青年失业率却无济于事,但是,这个政策倾向至少反映了社会上流行的一种观念,即认为延长退休年龄不利于青年就业问题的解决……
    全文阅读
    文章出处:今日中国论坛,2012年第8期
    

Tags:退休年龄,世界难题和中国国情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