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都市圈为最主要落脚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都市圈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急剧兴起的通勤高效、城乡一体、共同发展的新区域。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都市圈是新时代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汇合空间,区域协调发展基本空间单元在都市圈,乡村振兴最主要的地域是都市圈。
乡村振兴无疑要落脚在地域空间上。落脚到哪儿呢?也就是说,乡村振兴在哪儿?乡村振兴的地域依托是什么?据我的观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有两种相互对立的思想和行动倾向。
第一种倾向,是就乡村论乡村,自觉或不自觉把乡村从城乡地域分工体系中割裂开来,孤立的、静止的看待乡村振兴。这种倾向既忽视了城镇在城乡区域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忽视城镇在乡村现代化振兴中不可或缺辐射带动作用,也忽视了乡村振兴是点线面空间再结构的有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乡镇村庄会更加壮大,有的则会收缩甚至消亡。因而,这种倾向是要不得的,必须坚决克服的。
第二种倾向,片面强调乡村振兴要以城、镇为依托,片面强调城镇化,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了乡村,忽视了逆城镇化。城镇是城乡区域发展的中心,乡村振兴无疑要发挥这个中心的作用,但庄稼不能长在建成区,农村生态功能更不可替代,人口不仅不可能全部城镇化,而且城镇化达到一定水平还会内在地出现人口从城镇向农村转移的趋势。因此,农村和逆城镇化是不可忽视的,片面强调以城镇为地域依托振兴乡村的倾向,违背了乡村振兴的初衷,是错误的,也是十分有害的。
我个人认为,乡村振兴以人为中心,基本上要落脚在“都市圈”,都市圈是乡村振兴最主要的地域依托。为什么这样说呢?
第一,都市圈是乡村振兴最有利的地域空间。都市圈本质上是一个日常生活意义上的城乡一体化劳动力等地方要素和产品的统一市场,城市生活是乡村的,乡村生活也是城市的。在这里,乡村能够最大限度地接近和抓住发展机会,分享城镇集聚经济,降低对外交流成本,彰显自身特色。具体来讲,一是有利于乡村实现与城市的市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互联互通,有效整合整个城市的资源和市场,形成发展优势、实现乡村发展目标。二是有利于乡村实现与城市生产链、供应链、价值链互联互通,有效分享和利用城市生产、供应和价值链的辐射带动作用。三是有利于乡村居民更好分享城市的就业创业机会、个人消费服务和公共服务,有效满足居民高质量、多样化需要。四是有利于增强乡村居民在城乡之间选择工作、居住、游憩、通勤的自由度。五是有利于乡村引进城市观念、技能和人才,推进逆城镇化,增强乡村社会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第二,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国等发达国家乡村发展最主要是落脚到都市圈,乡村人口最主要集聚在都市圈。例如,适应城乡融合发展,美国政府1910年正式提出大都市圈,2003年又进一步提出小都市圈。据美国预算管理办公室,2010年全美共有大都市圈569个、人口合计占全美人口82.3%;小都市圈536个,人口估计占全美人口13%左右。大小都市圈人口估计占全美人口的95%以上。考虑美国还有大量人口在1万人以下独立小微城市,不难知道美国绝大多数乡村人口在都市圈。
第三,都市圈作为乡村振兴的最重要地域依托,已成方兴未艾的趋势。笔者调研发现一种趋势,不论中心城市大小,有两个主要表现,一是城乡间职住分离;二是返乡创业者尽管落脚地是多样化的,但回到原来村较少,而是家乡村所在都市圈的县城、中心镇。
总的来讲,要打破乡村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从都市圈的高度进行谋划和推行,建立健全都市圈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作者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
Tags:以都市圈为最主要落脚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