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市场机制尚不健全。一方面,工业设计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总体比较松散,现行的管理与评定办法未能有效遏制设计模仿与抄袭现象,造成企业的产品设计研发投入难以在市场运行中得到有效保护、实现更好增值,严重削弱了这些企业进行设计创新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工业设计的统计体系尚不成熟,很多地区未明确工业设计的统计分类,针对设计从业人员也缺少规范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其专业化上升空间受限,人才流失严重。
四是政策环境亟待改善。尽管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重视工业设计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但“技术驱动型制造企业”和“加工驱动型制造企业”仍普遍处于低附加值产品输出的旧有状态,未能找到实施工业设计创新与品牌化发展的有效路径,设计技术体系与制造体系的政策对接亟待加强。还要看到,由于工业设计属于工业与文化交叉领域,多头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不同时期、阶段的政策缺乏系统性与连续性。
同时,大量中小微制造企业导入工业设计创新,仍需借助有效的公共服务平台与金融平台来降低研发成本,现有政策体系对此部署亦有不足。
多措并举全面推动 做好顶层设计 完善产业体系 提供良好环境 降低发展成本 研究制定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战略。在学习借鉴美国、日本、德国等工业设计强国经验的同时,我国要着力发挥大国大市场以及制度优势,加快研究部署工业设计产业体系,明确总体任务与阶段性推进目标。在已有产业规模的基础上,使工业设计的产业化发展能够从系统创新、集成创新的高度,对接创新驱动发展与制造强国战略。
要以推进居民消费品领域、机械制造领域和装备制造领域的产品价值含量与品牌竞争力为先导,以技术驱动和加工驱动两类制造企业作为主要服务对象,进一步深化工业设计产业化发展顶层部署,实施跨领域、跨地域的设计创新合作项目。将工业设计产业化发展与国家品牌工程紧密对接,为文化、科技、金融与工业设计的融合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同时,完善现代工业设计产业体系,积极引导工业设计产业面向制造强国战略和“互联网+”经济生态进行布局,针对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建立“设计+”价值提升体系,使工业设计充分发挥价值撬动与价值增值功能。在此基础上,高度注重培育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设计原型,从概念、研发、测试、制造、物流、营销等全流程建立工业设计集成创新机制,建立现代工业设计技术体系、产品体系、服务体系、管理体系与政策体系,为未来制造经济和服务经济提供创新支撑。
营造制造业积极应用工业设计的良好环境。重点在知识产权、行业标准、企业合作、资格认定、信贷担保、投融资等环节加大法律与制度保障,明确各类市场主体的权责与行为规范,建立更具活力、更为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提升不同类型企业研发和应用工业设计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重点扶持工业设计领军企业和品牌制造领军企业,重视其先导示范与引领带动作用。各地政府应聚焦顶层设计、宏观调控与市场监管职能,将商业模式和创新模式的构建交由企业自行探索和建设。加快落实和规范工业设计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定工作,集中培养一批工业设计领域的高层次专业领军人才。
有效降低产业发展的成本也是关键所在。一是培育文化消费与品牌消费市场,强化市场要素配置,降低工业设计创新的市场适配成本;二是立足国情与地区发展实际,出台国家和区域性工业设计产业扶持政策,降低工业设计共性技术研发与产业培育成本;三是依托各地工业设计协会与社团组织,搭建工业设计创新供需对接与服务中介网络,促进各类型制造企业与专业工业设计公司开展定向、长期合作;四是降低企业决策咨询成本,引导企业管理者注重设计创新与设计应用,推动企业建立现代工业设计管理和技术体系,将工业设计深度应用于企业的概念研发、产品制造、质量控制、品牌构建、消费体验以及企业文化价值塑造的全流程、全生命周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