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锦文:让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来源:湖北日报;时间:2018年10月18日
当前,各地都在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积极优化营商环境。但在网络上,还有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理论。民营经济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当前形势下,民营经济的痛点和压力到底是什么?怎么把握“两个毫不动摇”?2018年10月18日,湖北日报第19版【理论】栏目刊登了全媒记者周磊对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剧锦文的专访,内容如下:
提要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已经撑起了中国经济“半壁江山”,而不是像有些人所形容的那样处于协助的附庸地位。
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民营经济只会壮大、不会离场,也只会越来越好、不会越来越差。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正处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越是在渡过难关的关键时期,越是需要发挥民营经济的作用。
“始终关心支持爱护民营企业”一锤定音
记者:前段时间,关于民营企业,社会上有一些声音。比如“中国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的任务,应逐渐离场”这种“奇谈怪论”,以及一些对企业民主管理的曲解,捕风捉影式的猜忌,其实质是什么?
剧锦文:网络上的关于民营经济的奇谈怪论中,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民营经济“退场论”和民营企业“民主参与论”。这些观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使一些民营企业家感到忧虑。然而,这些观点存在严重错误。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论断,认定民营经济将长期存在。民营经济“退场论”本质上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尽管这些观点经不起推敲,但其危害性还不只是挑战常识、开历史倒车,还容易制造市场恐慌情绪,扰乱企业家群体对中国经济的稳定预期。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考察期间再次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的基本方针,“始终关心支持爱护民营企业”更是一锤定音。党中央的重视,不仅给广大民营企业家吃了“定心丸”,也是对错误言论的有力回击。
民营经济绝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处于协助的附庸地位
记者: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真实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
剧锦文:任何经济形态的成长都会经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已然撑起了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而不是像有些人所形容的那样处于协助的附庸地位。现在有一个通俗的说法是,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尽管这个“56789”说法并不十分准确,但大致说明了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突出地位。
民营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贡献是不容否定的。“承包”“下海”“个体户”“互联网创业”等,从一个个逐年变化的“热词”中,足以感受到民营经济给中国发展带来的活力。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实现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有数据显示,民营经济创造的GDP占比在2015年就超过了50%,在有的省份民营经济对本省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超过60%,甚至有的高达70%以上。
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税源。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一直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提供者。伴随着民营企业的逐步壮大,民营企业上缴的税收很快超过了国有企业,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税收主体。有数据显示,一些民营经济发达的省份上缴的税收占比甚至接近70%。
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国际经验告诉我们,70%以上科技发明和技术创新是由中小企业做出的,我国的情况也不例外。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中小型民营企业只能在创新和死亡之间进行选择。广大的民营企业借助自身对市场变化和技术进步先天的敏感性,和灵活、快速决策的特性,及时地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实现收益的最大化。正因为如此,民营企业才抓住了发展机遇,提高了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近年来一大批大型民营企业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站到了全球技术发展的最前沿,不仅如此,还有大量分布于众多领域的民营企业,它们借助持续的技术创新成为了“隐形冠军”。一些民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获取了巨额红利,极大地刺激了更多的民营企业投身于创新创业的大潮之中,从而形成了技术进步的良性循环。正是由于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浪潮,才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
民营企业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在改革开放初期,党和政府以极大的勇气放开民营经济,目的就在于解决当时的就业问题。几十年过去了,大大小小的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吸纳就业的“蓄水池”。由于大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用工多、涉及产业范围广,并且分布在全国各地,这样就成为了当地和异地各个层次求职者的自然选择。有资料显示,目前民营企业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70%以上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容纳了90%的新增就业人员,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关注社会责任。初创期的民营企业普遍规模小、实力不足,不少企业甚至是负债经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承认,一些民营企业家更看重眼前利益。但随着民营企业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一些民营企业已经有能力逐渐从只关注企业自身发展向关注自身与社会发展并重转变,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意识普遍增强。许多民营企业家主动参加各种扶贫、教育、医疗、捐赠等各类光彩事业和公益事业。
建设高度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经济体系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考察时,重申了我们党关于民营经济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并指出“民营企业也要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抓住主业,心无旁骛,力争做出更多的一流产品,发展一流的产业”。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在,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中国经济处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民营经济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产生积极作用?
剧锦文: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体系是高度市场化的。由于民营企业在诞生之时就是依赖于市场,并且是在市场中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它们熟悉市场,了解市场的属性。因此,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市场化就离不开民营企业的深度参与,并伴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而向纵深发展。通过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为优秀企业家的产生创造良好环境。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高度法治化的。民营经济借助市场而发展起来,而市场的逻辑就是法治的逻辑,毋庸置疑,民营企业肯定是推进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法治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高度国际化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必将推动经济全球化。民营企业是市场规则的创造者和践行者,而市场规则是最具国际性的,甚至成为无需申明的国际“惯例”。因此,在我们反对“逆全球化”思潮的过程中,要鼓励民营企业,支持他们更好地“走出去”,成为推动经济体系国际化的重要力量。
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着生存考验
记者:民营经济效率高、有活力,在我国并不缺发展空间,但其发展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不可能拔苗助长。当前形势下,民营企业的痛点和压力到底是什么?
剧锦文:近一两年来,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正在发生巨大变动。在内外多重因素叠加的背景下,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着生存考验。
不少中小型民营企业分布在产业的中下游,不仅规模偏小,而且技术落后,技术创新能力弱,在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和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这类传统行业中的民营企业受到的冲击较大。
最明显的是这几年劳动力成本、土地和房租成本、原材料成本上涨较快,而且具有一定刚性,那些处于传统产业的中小型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突出。另外,实际税费负担较重。这几年各级政府一直在为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努力,但执行效果离初衷还有差距,尤其在遭遇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对于企业而言减税的效果抵不过收益的下降。有的企业反映,现在实行的税务替代社保征收实际上加重了企业负担。此外,一些地方片面地环保执法“一刀切”使得一些企业失去了缓冲的时机。产权保护制度体系不健全,也使得企业面临较大的交易成本。这些年,我们强调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改善营商环境,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现实中仍存在行政干预要素分配,因政策落实不到位,以及局部的隐性壁垒等制度性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的交易成本。
中国的民营经济只会壮大、不会离场
记者:有的地方,民营经济发达,比如浙江。有的地方,民营经济还是短板。民营经济作为短板问题,一些地方都认识到了,但总的来说,改进并不是特别明显。困境在哪里?突破口又在哪里?
剧锦文: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民营经济只会壮大、不会离场,也只会越来越好、不会越来越差。但总体而言,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在地域上还存在很大差异。东部发达地区民营经济也发达,而中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存在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地对民营经济的认识程度有别,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决策偏好差异,这又集中反映在不同的营商环境上。而不同的营商环境直接影响着当地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正处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越是在渡过难关的关键时期,越是需要发挥民营经济的作用。对于民营经济发展不太好的地方,要借助“放管服”的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以服务为导向,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增强支持民营经济政策的公平性、稳定性和连续性;集中推介商业潜力大、投资回报高的项目,强化对民间投资的激励;设法减轻民营企业经营负担,完善产权保障制度,严惩各种侵占民营企业权益的行为。
关键词:剧锦文;民营经济;地位;作用;痛点;压力
原文链接:http://hbrb.cnhubei.com/html/hbrb/20181018/hbrb3287893.html
Tags:剧锦文,让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