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观点 >> 正文

高培勇: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应考虑五方面因素

http://www.newdu.com 2018/11/21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来源:证券时报;时间:2018年11月16日
    11月16日,《证券日报》第A005版【2018中国资本市场秋季论坛】栏目刊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高培勇的文章: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应考虑五方面因素。全文如下:
    10月3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切实办好自己的事情,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央已经明确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如何着力?我想应该从这五方面来考虑。
    第一,需要汲取上次国际金融危机时的经验教训。今年4月23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及7月21日、10月31日的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都针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研究,也每次都在反复告诫不搞大水漫灌。其主要的考虑是当下的经济形势与十年前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经济的风险系数与十年前则不在同一个水平。
    十年前,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波及中国,事实上打乱了本已起步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行动,不得不被迫转向大规模的反危机操作。其结果,在取得一系列保增长成效的同时,直至今天,我们仍未能完全走出“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同一个发源地,都是美国。只不过10年前是次贷危机,当下是贸易争端。颇为近似的影响,均系经济下行压力。倘若不能清晰辨识10年之间中国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所发生的深刻变化,极易使人们不由自主地滑入“惯性思维”陷阱。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有所暴露。对比十年前的情况,可以看出经济下行压力有相似的发源地、传导机制,以及同样面临经济增长下滑的风险问题。在此背景条件下,我们不能不加以警醒。
    第二,考虑到拉动效应,启动基建投资拉动经济的举措十分必要。在1998年之前,这笔投资不过几百亿元人民币。而到目前为止,已经将近6000亿元,占到中央本级预算的五分之一。客观的说,必须要正视的一个情况是,如今即便再启动类如甚至数倍于十年前拉动基建投资的操作,也不一定能够达到同样的拉动GDP的效果。社科院在去年组织了的一次大规模调研,统计数据显示,从2008到2010年的三年间,投资基建对GDP的拉动效应是0.15%,而到了2016年年末的时候只有0.02%。换句话说,6年时间里基建投资的拉动效应下降了0.13%。这是必须考虑到的一件事情。
    第三,要以防风险作为一个重要约束条件。国际上通常将财政赤字率3%视为财政赤字风险的警戒线。在我国,这个赤字率红线,实际上计算的只是一般公共预算赤字率。除此之外,还要看实际赤字率。从公开可获得数据考虑,可以纳入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这四本账。计算实际赤字率,第一个层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拟安排财政赤字2.38万亿元,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为2.6%。第二层次,把今年的1.35万亿地方政府专项债加入其中,财政赤字占比将大幅上升。如果再把地方政府的置换债,养老、社保的欠账等加入形成全口径财政赤字,那将是一个可观的数字。如果再考虑隐形地方债,绝对是一个不小的量。所以中国目前的财政赤字体量有多大?占GDP的比重究竟有多大?实际上很难说清楚。这也是我说如今的风险和10年前的风险不在一个层次上的原因。因此,不能放松警惕,更不可轻言扩大赤字,哪怕是一个名义上的指标,也是要守住这一条底线。
    第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不能忘。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判断。当提到高质量发展的时候,实际上是对应着高速度增长而言的。我们现在主要矛盾不是总量问题,不是速度问题,而是结构问题。即便中美贸易摩擦引发了经济下行压力,即便这个压力主要表现在需求不足、需求下降,但是和结构问题相比还是次要的。海南正在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其中一个重要考虑就是希望把中国流向境外的需求拉回来。流向境外的需求,实际反映的是国内经济结构问题。为什么一定要到国外去买东西?如果国内有相对应的产品供给且质量也一样好,那这部的分需求就会在国内实现。所以,面对需求方面的问题,千万要告诉自己,结构问题比总量问题更重要,而且在解决需求问题的时候,要注意结构问题。经过五年多时间的探索总结,我们已经发现,很多需求问题根源还在供给侧。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站在供给侧,紧盯供给结构问题,瞄准的不是短期的平衡而是中长期的持续健康发展。此外,从政策安排上来说,现在更多强调是以改革来解决问题,以改革作为根本途径和政策安排作为主要手段,突破体制机制的弊端和障碍,立足于改革来解决当前的面临的困难。
    第五,谨防突破3%赤字率这条心理防线带来的预期不稳定。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将一般公共预算赤字率从2015年的2.3%提高到2016年的3%,是政府公布预算赤字率年份中首次达到3%。对赤字率上限的突破,凸显了“稳增长”的重要方向和思路。对我们来讲,3%赤字率的来龙去脉业内都很清楚。当初我们把它当做一个戒条引进的时候,不仅在学术界,在操作层面,在媒体的宣传层面口径是统一的。作为我国经济运行的风向标,3%赤字率其本质是市场对于经济风险判断的心理防线。这个事实必须重视。必须注重着手稳定市场预期,从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上实现稳定预期的目标。
    关键词:高培勇;高质量发展;财政政策
    原文链接:http://epaper.stcn.com/paper/zqsb/html/2018-11/16/node_2.htm
    

Tags:高培勇,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应考虑五方面因素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