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苏州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其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这对以开放经济为特色的苏州而言,既是重大机遇又是艰巨挑战。
苏州因改革而立,因开放而兴。过去十年,苏州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近700亿美元,占改革开放以来总量的46%;对外投资稳居全省第一,年均增长率达11.6%,境外投资目的地遍布全球五大洲99个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苏州与240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进出口贸易规模位居全国第四;连续十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榜单。苏州开放经济的综合实力有目共睹。
但与此同时,苏州开放经济整体实力强而板块差异大;货物贸易规模大而服务贸易占比较低;“引进来”集中于制造业而“走出去”更多是投资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及批发和零售业;工业生产总值的36%服务于国际市场,而扩大国内市场的内生动力仍有不足;中新合作国家级开放平台的先发优势不再凸显;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碎片化现象依然严峻。面对更高水平开放的新要求,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地缘政治和国际经贸关系的不确定性,面对国内兄弟城市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挑战是显而易见的。
新时代,新征程,苏州的开放型经济要继续走在前列,有五个方面至关重要:
一是坚定开放的信念。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报告全文出现“开放”一词高达29次,比党的十九大报告多了2次;并且首场记者招待会就明确向世界宣告“未来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我们必须及时纠正很多人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就是闭关锁国或自我脱钩的错误认识,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念。
二是强化引资的信心。今年5月,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的研究显示:尽管当前营商环境有一些艰难,但韩国企业向第三国迁移或者退出中国业务的意愿非常低,只有3.8%左右。8月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发布调研报告,85%的受访企业没有将其业务搬离中国的计划。9月,中国欧洲商会调查报告显示:欧洲前十大企业(其中包括五家德国公司和五家欧洲其他国家的公司)仍然在中国投入大量资金,没有一家离开;19%的在华欧洲企业表示扩大了现有生产业务规模,65%表示维持了生产业务规模。不久前,德国总理朔尔茨及12家大企业代表的中国之行再次证明了中国市场的吸引力。
三是抓住战略的机遇。新冠肺炎疫情、美对华全面遏制等多重因素下,以效率为首要特征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开始呈现出效率与安全兼顾的态势。俄乌战争持续推高了欧洲制造业成本,大量企业正在寻求新的落脚点。我们要抢抓住这一特殊时期,积极发挥中德、中韩、中日等合作平台作用,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四是发展错位的优势。第一,要做对外贸易强市的示范者。加快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推进智能化改造,以更有竞争力的“苏州智造”占据更广范围的国际市场。积极探索内外贸一体化,激活需求潜力,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巨大需求牵引力;扩大优质进口,以进口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第二,要做外商投资中国的汇聚者。市委书记曹路宝多次指出,要努力将苏州打造成外商投资在中国的首选地。这就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要结合世界银行今年全新推出的《宜商环境评估体系》,更高水平地完善市场竞争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动力,用苏州完整的产业链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要重点推动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实施,鼓励外商积极投资中高端制造、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产业等领域。第三,要做对外直接投资的领跑者。要鼓励苏州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利用包括RCEP在内的中国19个FTA,深入26个FTA伙伴国,在互利共赢中,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要形成“龙头企业+中小企业”的雁阵式海外投资方阵,构筑“国企+民企+政府”的市场化运营的海外苏州产业园区版图,鼓励绿地投资与跨境并购更多集中于海外制造业,为本土制造业综合实力提升提供“市场+资源+技术”的多样化支撑。第四,要做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探索者。过去十多年,全球服务贸易以平均每年5.4%的增长速度超越了货物贸易发展水平。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是决定一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发达国家制造业企业的服务收入占营收总额的50%以上,我国仅在10%左右。因此,我们既要促进传统服务贸易转型升级,更要围绕制造业服务化推进服务贸易发展,积极推进包括数字贸易、知识产权服务、检验检测服务、高端维护维修、研发设计服务、文化服务、离岸贸易在内的新兴服务贸易。
五是推进开放的转型。持续推动苏州从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转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深入研究RCEP、CPTPP、DEPA等区域贸易协定,积极探索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提前做好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开放的各种准备,主动研判明年元旦WTO“服务贸易国内规制”协议生效的影响,对标临港新片区、海南自贸港、前海粤港深度合作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等全国对外开放最前沿,叠加释放苏州自贸片区、中新、中日、中德以及海峡两岸等高能级开放平台政策优势,探索更多首创性、集成性的制度创新。特别是要重塑中新合作新优势,让企业成为中新合作中的主体。同时,既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兼顾开放与安全;又要勇于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挑战。
我相信,只要我们“敢为善为、勇挑大梁”,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进行探索,就一定能继续保持开放经济的优势,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系苏州市社科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