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世界经济与国际经济学 >> 正文

经济周期理论及其对欧债危机解释研究新进展

http://www.newdu.com 2018/3/7 《经济学动态》2013年第6期 孙瑾 张丹…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两个世纪以来,经济周期理论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重点,为经济监测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近年来,对经济周期理论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概况为两个方面:一是理论层面,在传统经济周期理论研究基础上,引入新的监测指标、发现新时期的影响因素、改进了理论模型与实证方法;二是应用层面,学者们试图运用经济周期理论框架对近年来出现的全球热点与危机进行动态的、系统的解释,包括用RBC、VAR、DSGE相关理论与实证模型重点解释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传导、冲击与解决方案等。研究表明,经济周期已由一国的波动扩展到国家之间的协动,全球范围内经济周期波动与经济危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前后轮危机之前的关联性也更加紧密。
    关键词:经济周期,金融危机,主权债务危机,I-RBC模型,DSGE模型
    自19世纪上半叶以来,经济学家就开始提出经济周期理论及其不同的阶段和类型,并用该理论解释了西方发达国家爆发的经济危机,指出危机是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经济周期就是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危机与萧条、复苏和繁荣共同构成了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Marx,1867;Mitchell,1927)。经济周期表现为大量经济变量随时间进行联合波动。在现实经济中,这一特点被总结为两大规律:一是经济变量对趋势线的偏离表现出连续性,假如一个经济变量偏离其时间趋势线,那么这种趋势将维持一段时间;二是经济变量对趋势线的偏离表现出协动性,假如一个变量偏离其趋势线,那么其他变量有同样的偏离趋势(Long&Plosser,1983)。时至今日,经济学家仍一致认为经济运行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经济的周期性,即阶段性、规律性,以及长期波动性(Onwumere et al,201l;Barakauskaite-Jakubauskiene,2011)。
    美国在21世纪初经历了IT产业带来的经济繁荣与泡沫破灭后,又迎来了房地产经济的繁荣与危机,之后经济持续衰退,由于各国经济周期协动性加强,使得欧洲等世界主要国家经济体都经历了经济的剧烈波动,尽管学者们发现经济周期“大缓和”理论,但经济发展似乎一直以来都没有逃脱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运行规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已经持续了三年多时间,成为影响全球经济未来走势最重要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胡朝晖、李石凯,2012)。全球金融危机未退、债务危机不断上演,世界经济总体趋势进入下行阶段,使得人们对看似规律、实则不断变化的经济周期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并运用最新的工具和模型来解释危机背后的根源和影响。
    一、经济周期的指标工具及其应用
    (一)宏观指标工具的应用
    科学的经济周期指标体系是准确刻画经济周期特征的前提条件。如何衡量和预测经济周期的波动与变化?早期产生重要影响的经济周期指标包括哈佛指数(美国一般商情指数),选择17个指标合成三个指数:投机指数、商情指数和金融指数,但是后期由于哈佛指数规律不明确而被中止使用;NBER(1946)提出了经济周期指标,研究了近500个经济指标的时间序列,选择了21个指标构成超前指示器。该指标法虽然可以相当好地预测经济周期的转折点,但是当经济不处于转折点附近时,该方法所提供的信息相对有限。
    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之后各国普遍使用滤波技术构建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NBER、哥伦比亚大学(1979)合作建立了一个以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7个工业化国家为基础的国际经济指标系统(IEI),随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在内也建立了景气指标系统。Aarle&Kappler(2012)以欧元区和美国经济活动中的冲击和波动为例,研究了景气指标(领先指标)的作用,指出经济景气指标可以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分析提供丰富的信息,利用欧盟委员会的指标数据对欧元区经济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宏观经济变量——产出、零售销售以及失业作为重要的经济景气指标能够反映出欧元区的经济周期。Rivera(2012)利用这些宏观指标调查研究经济活动的集中度水平和欧盟地区的人均资本收入水平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于欧盟不同区域差异的影响。与Stephane&Maia(2009)提出的四类经济周期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工业产品、零售销售额和失业率)类似,在目前欧债危机这类不利的环境下,P.P.Rivera(2012)针对欧元区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的区域潜能指标——人口指标、劳动力指标、产品指标和收入指标来测度欧元区的经济实力,该指标可以提供丰富的经济周期性信息,同时可以设计出区域性的政策调整措施来应对诸如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这类不利的环境。
    在技术工具层面,目前构建该景气指标广为使用的滤波技术工具主要有三种:HP滤波、BP滤波和CF滤波。其中HP滤波为高通滤波器,BP滤波和CF滤波为带通滤波器,理论基础都是时间序列谱分析。谱分析包含了线性时间序列周期特征的全部信息,因此在经济周期的测量方面有其他方法所无法替代的优势。例如,Konstantakopoulou&Tsionas(2011)通过使用上述不同的滤波工具,证明欧洲经济体存在同步性程度较高的核心国家集和同步性程度较低的外围国家集。其中,核心的国家集团包括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以及奥地利,这些国家的经济周期是保持同步的,并且这些国家似乎在欧洲制度变迁后形成了一个共同的欧洲周期,而希腊、葡萄牙、卢森堡和芬兰则没有与其他国家形成一个同步的周期。此外,长期估计系数确定了一些国家经济周期之间积极的关系,这些国家包括德国与荷兰、比利时、希腊以及爱尔兰;法国与荷兰、卢森堡、比利时以及西班牙;比利时与所有审查的国家;葡萄牙与希腊;还有西班牙与爱尔兰。大部分国家的周期汇聚在长期均衡路径中,而法国、荷兰、德国、奥地利的收敛速度更高(Weyerstrass et al,2011)。第一个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国家希腊虽然属于外围国家,经济周期与核心国家不同步,但是Michaelides,Papageorgiou&Vouldis(2013)利用谱分析手段进行进一步研究,证明了希腊的经济波动是由欧盟和美国的波动导致的,意味着外围国家较易受到外部影响,也就是说欧盟、美国与希腊的经济之间存在传动性。
    (二)微观指标工具的应用
    相比之下,近年来也出现了从微观层面测度经济周期的方法,这样,宏观、微观两个层次相互配合,可以更准确地衡量经济周期。在全球金融危机新时期,Belke&Schneider(2013)认为金融市场对经济周期有影响,具体而言,经济紧缩是通过消费——财富之间的联系导致的。于是大量研究已提出用信贷指标来补充经济景气指标,主要包括信贷增长和信贷利差指标等。
    例如,Schularick&Taylor(2009)基于1870-2008年间14个国家(包括五个欧元区国家德国、法国、荷兰、西班牙、意大利以及欧元区国家以外的9个主要经济体)的历史数据,研究了货币、信用、长期宏观指标以及危机时期事件,研究结果表明,信贷增长是危机的一个有力的指标,然而却被政策制定者所忽略。尤其在经济扩张阶段,信贷增长率与随后而来的经济衰退的严重程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Jorda et al,2011)。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后,Hanusch(2010)通过研究主权风险发现,政府为了规避大萧条的再次发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大量借贷,为扩张性的财政赤字提供融资,借贷快速增长使得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很多国家的信用评级遭受风险,从而导致了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
    在信贷增长指标基础上,Gilchrist&Zakraisek(2011)探究了信贷利差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作者建立了相对于标准的违约风险指标的信贷利差指标,得出信贷利差指标的预测性内容主要由过度的债券溢价来反映。研究结果表明,美国金融危机期间,证券经纪人的信誉度恶化导致了过度债券溢价的增加,这表明了金融机构的有效风险承受能力的降低。同时,过度债券溢价导致了政府债券的负担加重,成为引发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诱因。
    此外,D.Chionis et al(2010)通过使用欧洲合成股票价格指数,利用欧洲中央银行的欧元区收益率差价来预测欧洲实际GDP偏离长期趋势的程度,研究发现,合成股票指数增强型的收益率曲线对于欧元区国家的实际产出有较强的预测能力。
    总的来说,监测经济周期的指标方法在新时期更加微观化,通过对这次金融危机及主权债务危机的分析,经济学家们越来越认识到微观金融信贷指标与宏观经济指标融合监测经济周期变化的重要性,为后面模型的改进起到了铺垫和推动作用。
    二、经济周期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欧债危机的解释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自2009年12月在希腊显现以来,事件不断升级,危机逐渐向欧元区其他国家蔓延,转变为一场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为什么一国爆发的危机能够影响区域甚至世界经济波动?近年来,经济史学家和实证经济学家已经系统性地审视发达国家金融脆弱性的成因以及结果,并且证实了金融因素对经济波动的影响(Reinhart&Rogoff,2009,2010)。研究发现,新的影响因素如杠杆效应、金融摩擦等具有相似的外部冲击和溢出效应(共同因素)导致国家间经济周期的协动性。对于欧元区经济体来说,同步程度较高的核心国家受到共同冲击的影响,导致了经济周期波动的同步性(Jones et al,2012)。
    经济周期波动受到各种冲击的影响,分析经济波动中经济危机的成因,主要就是分析冲击的来源到底哪些因素影响经济周期波动呢?Prescott(1986)对美国经济波动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经济波动是对技术冲击的反应,如果用来稳定经济的政策可以减缓技术冲击,那么这一政策就对经济稳定奏效,因此需要进一步通过研究技术进步的决定因素进而探究经济周期,而不局限于研究产出的波动。对影响因素的解释一直是经济学家研究的中心,到现在为止已有几十种理论之多。这些理论大体可分为外生论和内生论:外生论认为,经济周期源于经济体系之外的因素;内生论则认为经济周期源于经济体系内部。与此对应,经济周期的影响因素可分为外因与内因。近期的研究发现,外部因素包括金融摩擦及政策冲击等,内部因素包括金融杠杆等。
    (一)外部因素
    1.金融冲击方面。Yao(2010)研究了当杠杆投资者持有外国资产风险时,金融市场摩擦对国家之间商业周期波动的定量影响。研究认为,由于金融摩擦的存在,技术冲击会突然从一个国家传到另一个国家,从而带动了经济周期的联动性。在高度一体化的经济体中,表现为区域性的商业周期同步化的现象似乎是越来越多,这些区域包括北美、西欧和新兴亚洲国家。此外,Weyerstrass et al(2011)研究指出,发达国家商业周期的同步化趋势随着金融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冲击在增强,而且欧元区国家、日本、美国经济周期的连贯性和动态相关性相当高,并由此证实了全球经济周期的协动性。
    在美国金融危机之后,金融冲击因素显得尤为重要,于是大量学者在经济周期理论模型的研究中思考如何更好地将金融市场部门纳入模型体系中。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是紧密联系的,而金融部门的重要性来自于金融摩擦对经济波动的解释能力,因此缺少该因素的模型分析对实际经济拟合程度及解释力会受到质疑。例如,在不包括金融摩擦的两国模型中,当一国受到负面冲击时,根据资源分配的相对生产效率,另一国的产量会增多;然而,在考虑了金融摩擦的两国模型中,根据金融冲击传导机制,另一国的产量反而会下降(Yao,2010)。即便在同一地区内,Shambaugh(2012)在研究欧元区的债务危机时同样印证了金融冲击因素的重要性: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相互关联,当欧元区内部金融市场面临流动性问题时,就会增加债券利息率和融资成本,同时,数据表明,爆发欧债危机国家的银行普遍持有较高比例的主权债券,债务危机的爆发反过来又加剧金融危机,并且两种危机同时带动欧元区经济衰退和波动,而经济衰退又会进一步导致两种危机的恶化。不仅欧元区国家符合该结论,美国也在金融危机后陷入财政悬崖,如果无法解决将引发债务危机,而如果通过财政整顿加以解决,将给虚弱的实体经济非常强劲的冲击,可能会将美国带入到一个弱复苏的周期(Lewis,2011)。
    2.政策冲击方面。经济学家从共同冲击的角度解释了欧洲经济体经济周期的同步性问题。如Kappier(2011)的研究表明,经济周期在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变量中同步产生:外国直接投资之间的联系、股票市场一体化、相似的经济结构、普遍对经济的信心因素以及普遍的货币政策冲击。Kollintzas et al(2011)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大多数国家,名义利率是顺周期,短期利率滞后于商业周期,而长期利率引导商业周期。除了货币政策反应,Nicoletta et al(2012)研究发现,财政冲击可以导致经济周期阶段发生变动,当财政冲击超过了关键性的临界值,经济“结构”就会发生变动。之后,Lucarelli(2012)认为欧元区核心地区中财政赤字国家与财政盈余国家之间经济周期去同步化的趋势使得非对称性的冲击效果更为强烈。例如,在欧洲爆发主权债务危机时期,德国当局不愿意实施刺激经济的手段,这样会加重希腊和其他次要国家的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由欧洲中央银行实施的共同的货币稳定政策就不能起到刺激生产的作用,导致危机国家自身陷入通货紧缩的泥潭中。
    (二)内部因素
    如上所述,2008年以来的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将注意力更多地聚焦于金融冲击、货币财政政策冲击方面。然而Schularick&Taylor(2009)的研究表明,经济周期内部运行与金融机构的杠杆作用有关,通过研究14个先进国家近200个经济衰退阶段的历史数据,结果表明:货币总量波动有所减缓,而金融机构的杠杆作用在20世纪后半叶明显增强。杠杆乘数即总资产与核心资本之比,负债比越高,杠杆效果就越大,通过与美国的比较,可以明显看到欧洲各银行的负债情况之严重(Herve et al,2010)。
    Jorda,Schuladck&Taylor(2011)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证明了现代商业周期中一个新的程式化事实:密集的信用繁荣之后往往是更深的经济衰退与缓慢的经济恢复。作者使用局部投影法来探究杠杆作用是如何影响主要宏观经济变量行为的,包括投资、贷款、利率以及通货膨胀。结果发现,金融机构的杠杆作用在衰退阶段表现得特别明显,这与金融危机是一致的。与Jorda等人的研究角度不同,Guerrieri,lacoviello&Minetti(2012)研究了去杠杆化的不同方式和不同效果,指出如果银行通过出售政府债券来进行去杠杆化,就会加重政府的融资负担,但却可以避免公司的信贷紧缩;而如果银行通过紧缩公司部门的信贷来进行去杠杆化,就不会加重政府的融资压力,但这种行为却增加了公司的融资成本。M.Mayer(2012)从两个方面论证了银行对主权风险的影响方式:一方面,银行的杠杆作用使得危机时期潜在的损失增加从而导致主权债务风险增加;另一方面,银行通过承诺提供国家信用导致主权债务风险的减小。究竟哪个方面对主权风险的影响占主导因素呢?这主要取决于以下变量:主权经济体的银行业务规模、全部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大小以及国内银行的政府债券持有量,其研究较好地解释了欧元区不同国家面临不同主权债务风险的原因。
    三、运用经济周期模型解释欧债危机
    经济危机是经济周期波动阶段之一,既是生产过程中累积矛盾的爆发过程,又是矛盾的强制解决过程,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仍将按照经济周期波动的客观规律进行动态调整。在经济周期指标和影响因素研究基础上,如何结合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系统测度危机爆发及经济波动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近年来,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基于新的计量模型分析方法。
    (一)RBC和I-RBC模型解释欧债危机的成因与传导
    经济周期研究的基础分析框架是实际经济周期RBC模型(Kydland&Prescott,1982),讨论当冲击发生变化时经济体系将会如何演化,他们最先利用校准的手段对经济周期进行了仿真模拟分析,为西方宏观经济理论体系奠定了一个重要基石。Long&Plosser(1983)指出,RBC模型不仅能被用来解释实际经济波动,而且该模型对于评估实际经济周期中其他因素(例如货币政策扰动)的重要性提供了一个有用的解释框架。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模型的宏观经济分析思路和方法具有深远影响力,并且对于分析微观主体的最优化行为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曹永福,2007;李猛,2011)。
    此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少学者关注一种两国的实际经济周期模型是否能够同时解释经济周期的国内特征和国际特征,如Backus,Kehoe&Kydland(1992)提出了两国开放经济I-RBC模型,能够同时解释经济周期波动的国内特征和国际特征,从而封闭经济的RBC模型得以扩展,研究视角扩展到两国或少数几个国家区域间的经济波动相互关系。由于欧洲经济体同步性程度较高的国家具有经济周期的协动性,在欧洲经济周期同步化加深这一事实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周期理论模型对欧洲主权危机等热点问题的解释已经开始。
    针对最近金融危机引发新的债务危机的国际性传播问题,大量经济学家利用I-RBC模型分析其传导途径。例如Olivero(2010)构建了I-RBC模型研究经济周期在国家之间的传播渠道,得出全要素生产率冲击通过全球信贷成本以及金融投资的降低进行国际传导。他将不完全竞争的银行部门引人到I-RBC模型中,得出具体的传播机制为:当一个国家经历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的冲击,这个国家的经济活动得以扩张,并且金融投资活动频繁,因此垄断性的银行部门开始抢占有信贷需求的客户,随着国际银行部门加入到国际信贷市场,两个国家的利润都会降低,因此,随着国际信贷成本和金融投资活动的下降,全要素生产率的冲击就由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同样,K.Ueda(2012)利用I-RBC模型证明正是随着金融机构的全球化,冲击导致一个国家影响其他国家,从而产生了经济周期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同步化。继雷曼兄弟倒台之后所有主要的工业国家都遭受了宏观经济紧缩,与此同时也遭受了信贷市场的萎缩,Kollmann et al(2012)通过两国经济周期模型证明,一个国家非常大的贷款损失会导致这两个国家经济活动发生明显的、同步的下降,这在2007-2009年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美国发生大量的信贷损失之后,紧接着欧元区的产出大幅下降。信贷紧缩会导致工业国家资产价格的下降与国际性的经济衰退,而衰退如果发生在信贷繁荣之后,则会加重经济衰退(Perri&Quadrini,2012)。
    然而,针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根源的探究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还是无法回答银行对外国主权债务的风险暴露是如何影响冲击传播的。在国际环境中,这些问题将更加复杂,因为银行不仅持有本国政府债券,还持有外国政府债券,并且可以通过减持外国政府债券的行为来进行去杠杆化。
    为了进一步回答这些问题,以Guerrieri et al(2012)为代表的经济学家通过建立两国集团经济周期均衡模型加以解释。该模型包括两国集团:外围国家(包括希腊、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以及中心国家(除外围国家之外的欧洲国家)。作者假定价格和工资都是灵活可变的,在每个集团中都包括家庭、企业家、表现良好的公司以及政府。作者使用这个模型来理解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和影响。一方面,就原因而言,违约是由于一个国家收缩性的冲击足够大以至于政府都试图停止履行它的债务来抑制其开支的收缩;另一方面,就违约的结果而言,将影响分为两种效应:债务违约效应和惩罚效应。债务违约是指财富由银行和本国家庭向政府转移,无论在核心集团还是外围集团,对于家庭和银行持有的政府债券的份额而言,债务违约效应都有消极的影响。尤其是债务违约直接腐蚀了本国和外国银行的资本总额。在存在资本约束力的情况下,这种腐蚀迫使银行缩减他们的贷款规模,造成了投资与产出的降低。而惩罚效应就是违约带来的信贷市场缩减所导致的政府去杠杆化,惩罚效应对于外围集团和中心集团可能有相反的影响。
    (二)GVAR、TVAR、SVAR和MSVAR模型解释欧债危机的冲击
    除了经济周期理论经典模型之外,大量实证模型方法也得到广泛应用以解决对数据的标准化处理问题,包括对数据的季节调整、矩阵分块处理识别变量,以完成变量的提取和筛选。实证模型分析方法是把数据分为慢速变量和快速变量两组,快速变量居后,以便于识别时对矩阵进行分块处理。一直以来,大量经济学家采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冲击进行实证研究,例如Blanchard&Quah(1989)运用VAR模型从需求与供给扰动的角度分析了战后(1950-1987年)美国经济中的冲击对于产出与失业的影响,认为需求与供给扰动对失业都没有长期效应,其中供给扰动对产出有长期效应而需求扰动则为短期效应。近年来,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改进的GVAR、SVAR、TVAR和MSVAR模型在有关经济周期的指标工具、影响因素和现实解释方面做了一定的补充,尤其是对冲击的实证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早期,学者们运用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来研究包括欧元区国家之间的国际联系问题(Dees et al,2007)、信贷风险问题(Pesaran et al,2006),以及全球经济稳定协调机制的建立问题(Dees et al,2009)。近期,学者们利用该模型研究了国家之间的贸易流动及全球经济失衡等问题。例如,Bussiere et al(2012)认为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提供了全球性的分析框架来评估全球性的冲击与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冲击对主权国家、经济集团甚至世界经济造成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危机对美国产出的冲击显著影响了其他国家的出口,尤其是对加拿大、墨西哥、亚洲小型开放经济体以及一些欧元区国家的出口有显著影响。研究进一步解释了贸易冲击在国家之间进行传播的重要影响。
    其次,针对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普遍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受到很大争议这一情况,Nicolette et al(2012)使用临界值向量自回归模型(TVAR)评估了美国、欧洲和日本的财政调整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同的财政冲击可能由于经济所处的阶段(扩张或是紧缩)不同、财政冲击(政府支出或是税收)的特点不同以及财政冲击的程度不同而对经济活动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并且,对于正处在经济衰退阶段并且公共债务面临较高风险溢出的经济体而言,平稳、渐进的财政政策组合对于降低一国的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效果最为显著。
    再次,有些学者利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进一步对经济周期的政策冲击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例如Mavromatis(2011)运用SVAR模型实证检验了来自美国和欧元区国家的冲击对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进而探究一国货币政策变化对另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其中,SVAR模型中包含7个主要的变量,分别是美国和欧元区国家的产出缺口、通胀率和名义利率,另外还包括实际汇率。研究发现,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主要由美国的货币政策变化引起。研究以欧元区国家作为本国,美国作为外国,结果表明在欧元区统一货币后,美国的货币政策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美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而且也影响了欧元区的宏观经济;并且,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化还影响了欧元区宏观经济总量对本国及外国冲击的反应方式,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外国的经济开放程度以及贸易规模。
    最后,马尔科夫向量自回归模型(MSVAR)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于指标描述更为贴切(Hubrich&Tetlow,2012),并且可以应用到微观指标分析的实证研究中,在实证检验中将微观和宏观分析结合起来。例如,Ielpo(2012)使用MSVAR模型分析了欧洲和美国1987-2010年间数据,发现经济衰退期政府和债券投资者的反应强烈,通货膨胀会加剧权益类资产的反应。Riedel(2013)利用MSVAR模型,检测了每天以美元计价的欧洲债券的信贷利差,随着信贷周期而显著变化,他认为信贷利差的影响因素非常重要,包括汇率波动如欧元对美元汇率的波动等是利差的影响因素,决定了主权债务国家的支付能力。
    (三)DSGE模型模拟欧债危机的解决方案
    尽管实证模型方法很好地解释了危机时期经济周期波动受到的冲击,但是其实证模型中的变量参数设定缺少理论依据,基于此,大量学者在前面所述的RBC和I-RBC理论模型基础上,发展了DSGE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也是对不同建模方法(如上述各类VAR实证模型)的取长补短,尤其是也要用到VAR模型普遍使用的脉冲响应函数对冲击进行分析并加以预测。可以说,DSGE模型较好地将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与此同时,该模型还体现了经济学家们对微观经济学领域消费者、厂商行为的观点与对宏观经济学领域总量经济的观点之间的调和,反映了微观与宏观经济分析一体化这一发展趋势。DSGE模型目前已成为国内外非常流行的研究工具,因为该模型解决了两方面的问题:(1)传统的RBC模型的完全竞争市场等假设与现实存在较大偏差,且很少探究测度变量背后的原因。新兴凯恩斯学派发展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在其基础上弥补了这一缺陷;(2)DSGE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在实证检验中,尤其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定量分析预测方面加入参数的经济理论模型设定和校准,成为宏观经济研究的一种主要分析模型,尤其在中央银行领域的影响力颇为强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政策分析、政策模拟以及预测都是基于这类模型(Summer,2011)。不过需要注意的是,DSGE模型无法预测危机的爆发,它可以预测发生冲击后经济体系的变化(Schorfheide,2011)。Stahler(2011)进一步研究指出,DSGE模型主要用于分析经济关系或模拟某些政策措施,这两个特点使得DSGE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主权债务危机。
    在欧债危机爆发之前,就有学者利用DSGE模型研究主权违约问题,如Lambertini(2003)在关于主权违约的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不完全竞争市场,解决了RBC模型完全竞争市场假设的缺陷。模型重点研究了阿根廷和墨西哥等国的债务危机,并且认为对于其他国家的经验是通用的。研究结果表明,解决债务危机要创造一个国际最终贷款人,他能够减少流动性危机并且执行有效分配。Mendoza&Yue(2008)构建了主权违约和经济周期的DSGE动态随机均衡模型,总结历史上的债务危机并解释其发生时的现象和过程,首先指出主权负债的利率和产出存在负相关关系,负债占产出比重较高时发生违约和债务危机。这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现实中同样得到证实,已爆发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五个国家的国债利率屡创新高,远远高于欧元区平均水平,且负债比较大。其次,研究认为一国债务越多,违约风险越高,使得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相应地,企业将缩减投入从而减少产出,产出减少的规模和全要素生产率大小正相关。因此一国要降低债务,进而减少企业的融资成本。Mendoza&Yue(2011)研究进一步指出,违约引起了效率损失,金融放大机制将生产计划中的违约风险与效率损失造成的要素分配联系起来,因为违约风险的增加导致进口产品营运资本中企业融资成本的增加。这一机制产生了违约风险、经济周期以及违约成本之间新的反馈路线,反映出欧洲央行未来要加强对违约的预防监管和政策救助,打破债务违约的恶性循环。
    同时,在欧债危机爆发后,经济学家通过建立DSGE模型重点进行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分析。在货币政策方面,Okano&Ogawa(2012)建立DSGE模型分析了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以及危机期间的货币政策。模型包含了一个两国组成的货币联盟,其中一国面临主权危机。尽管在规范分析中认为最佳的货币政策应当符合泰勒规则,但是在他们构建的模型中,泰勒规则并不是最优标准甚至导致了危机的发生,与此相反,政府国债掉期在模型中表现比较好,起到了终止违约的作用。在财政政策方面,Costain&Bias(2012)采用DSGE模型研究了货币联盟中一个国家发生非对称性的需求冲击时,该国为了稳定政府债务水平所应当采用的财政政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公共收入与转移性支付来稳定公共债务有助于缩小消费和劳动两个变量的波动幅度,而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来稳定公共债务却反而增大了消费和劳动这两个变量的波动幅度。在目前主权债务危机的背景下,欧洲财政联盟突然性的财政决策可能会缓解主权债务危机问题,但是即使财政联盟的协议很快达成,为了实现协议要求,各个国家不得不进行财政利润的调整。此外,希望维持更多财政决策主权的国家从来就不会达成欧洲财政联盟协议。因此,对于财政联盟国家而言,稳定公共债务的财政政策与税收政策更多的是一种互补性的关系,而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四、简评和展望
    本文结合理论与现实两个层面,应用经济周期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问题进行了综述。在理论层面,监测经济周期的指标方法在新时期更加微观化,在景气指标基础上引入信贷指标,对周期波动的影响因素解释更多的从金融视角切入,包括金融摩擦、金融杠杆等方面。同时,研究模型更加全球化和动态化,这也反映出国家间经济周期同步性与协动性的增强。研究中,由于金融摩擦、信贷因素、相似的外部冲击溢出效应以及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变量的冲击,主要经济体之间的协同性提高,运用经济周期理论分析经济现象就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现实层面,通过建立经济周期理论与实证模型来分析欧债危机等热点问题的研究已开始出现,并且在定量动态研究中引入银行信贷等金融微观指标进行分析,并探讨金融杠杆与债务违约之间的关系,前者加剧后者的风险,同时后者又对前者产生去杠杆化效应,影响投资和产出,反映出前一轮危机对后一轮危机的影响日益紧密,随着各国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增强,世界经济周期的长期性、阶段性特征将更加明显。未来欧债危机的出路在于使用政府债券掉期,调整公共收入与转移性支付,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以及最终贷款人的确立等。
    总体来看,虽然在有关经济周期的传统问题方面所做的研究已经不少,但是运用经济周期理论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尤其是对主权债务危机的解释还不是很多,为今后应用经济周期理论系统客观地解释热点危机、并开展全球经济治理的国际协作等研究提出了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曹永福,2007:《美国经济周期稳定化研究述评》,《经济研究》第7期。
    
    
    
     

Tags:经济周期理论及其对欧债危机解释研究新进展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