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世界经济与国际经济学 >> 正文

国际体系变革中的世界经济走势

http://www.newdu.com 2018/3/7 《国际问题研究报告2015-2016》,2016年3月出版 佚名 参加讨论

    三、新兴经济体的困难与希望并存
    2015年,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下滑,西方媒体据此大肆夸大新兴市场的消极面,断言目前“新兴市场危机”表明世界经济进入全球危机第三波(第一波为2008-2009年美英经济体金融危机,第二波为2011-2012年欧元区危机)[25]。 有的甚至声称“新兴市场危机将引发全球经济衰退”。西方媒体的看法有失偏颇,对于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应进行客观的分析。
    (一)经济增长下滑但不乏亮点
    2015年,新兴经济体经济形势呈现四个特点。一是整体经济增长明显下滑。据IMF预测,2015年,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为4.0%,这是2009年以来最低的增长率,2010-2014年增长率分别为7.4%、6.2%、5.2%、5.0%和4.6%,也是自2011年以来连续五年增长率下滑。二是金砖国家经济呈“三速增长”态势。四个季度,中国GDP增长率分别为7%、7%、6.9%和6.8%,印度为7.5%、7.5%、7.4%和7.3%,南非为1.3%、1.3%、1.0%和0.6%;前三个季度俄罗斯为-2.2%、-4.6%、和-4.1%,巴西为-1.6%、-0.6%和-4.5%[26]。 预测全年中、印GDP增长分别为6.9%、7.3%,南为1.3%,俄、巴则分别为-3.7%、-3.8%。三是亚洲经济增速快于其他新兴经济体。据IMF预测,2015年亚洲新兴经济体GDP增长率为6.6%,而独联体国家为-2.8%,中东欧国家为3.4%,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为-0.3%,西亚北非国家为2.5%,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为3.5%[27]。 四是中国经济仍是全球增长的第一引擎。在发达国家复苏缓慢、新兴经济体长速下滑的背景下,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新兴经济体,中国对全球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就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大引擎,2009-201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2015年,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至6.9%左右,但领先于其他绝大多数主要经济体,加之中国GDP已达近11万亿美元,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增量仍超过25%,高于美国的20%,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源。
    (二)外部风险与内部问题叠加
    新兴经济体增长下滑,反映了近年来外部下行风险的影响。一是美国退出宽松货币政策,导致新兴市场流动性危机。自2005年初以来,有大约9万亿美元资金流入新兴市场,但最近资金流动发生逆转。据国际金融协会(IIF)估计,2015年新兴市场的资本净流出高达5310亿美元,低于2014年资本净流入量的480亿美元,更低于2011-2014年年均净流入的2640亿美元[28], 这是1988年以来的首次出现新兴市场资本净流出现象。二是美联储加息使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处于两难:要么维持利率不变,准备迎接新一轮具有破坏性的资本外流;要么跟着美联储加息,使本来就羸弱的国内经济面临衰退的风险。由于许多国家已经积累了更多的债务,其中大部分是以美元计价,因此美国利率上升和美元走强也会体现出货币错配的情况,导致企业违约,并可能恶性蔓延到银行和主权国家。三是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相关商品出口国经济受挫。据IMF研究,由于大宗商品价格疲软,相比2014年,大宗商品出口国2015-2017年的年均增长率可能下降1个百分点,能源出口国同期平均下降约为2.25个百分点[29]。 四是地缘政治风险加剧,造成一些国家巨大经济社会损失。乌克兰危机仍在发酵,对欧洲、乌克兰、俄罗斯都产生程度不同的消极影响。西方继续对俄罗斯进行金融制裁,也对俄经济产生消极影响。叙利亚难民危机,对土耳其、黎巴嫩和约旦等国家和地区带来直接冲击。
    同时,也折射出新兴经济体结构性瓶颈的制约。一是经济结构单一性使其应对全球经济周期变化的能力脆弱。长期以来,不少国家经济和财政严重依赖资源出口,财政政策通常顺应贸易条件的周期,商品贸易条件改善时,政府开支增加,从而拉动经济增长。最近由于贸易条件恶化,其财政开支减少拖累经济增长。这就放大了全球大宗商品所引发的经济周期影响。平均而言,在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期间,大宗商品出口国GDP增长率下降约三分之一是周期性的,其余三分之二是结构性的,反映了潜在增长率下降趋势。二是许多国家对外部资金过度依赖,经济发展遭受国际资金大进大出的影响。据世界银行统计,2014年发展中国家外债存量达5.4万亿美元,比2007年的2.7万亿美元增加一倍[30]。 随着美联储退出量宽,许多国家在经历7年的信贷和投资繁荣之后,处于漫长的去杠杆化周期并付出代价。据估计,一些新兴经济体债务占GDP比重提高20%以上,在借债高潮结束的三年间,其平均GDP增速放慢3%[31]。 三是一些新兴经济体忽视长期发展的基本面。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罗德里克认为,过去十多年,廉价的外部融资、充足的资金流入和大宗商品繁荣,推动新兴经济体快速增长,但使不少国家忽视了发展的三个关键基本面:劳动力教育和技能培训、机构及治理的改善,以及从低生产率到高生产率活动的结构转型(如工业化)。[32] 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农业、电力、交通、教育、基础设施等重要经济基本要素不足的影响下,正在经历旷日持久的经济减速,这就使得结构性改革显得更加迫切。
    (三)新兴市场和全球经济依然“谨慎”乐观
    新兴经济体经济已持续多年放缓,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面临的下行风险增大,但多数经济体缓冲能力和政策框架已经加强,因此,新兴经济体整体不会发生金融危机,局部性危机也不会引发全球范围的经济衰退。
    首先,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有能力恢复稳定增长。经过最近十多年的持续较快增长,新兴经济体经济规模更大,增长潜力和韧性更大,治理经济的经验和政策更丰富,政府手中可使用的宏观政策工具更多。作为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中国经济基本面稳健,政府仍拥有充足的政策空间。目前正在进行结构性调整和经济转型,假以时日,新兴经济体经济将回归持续稳定增长轨道。
    其次,新兴经济体应对金融危机的机制和能力大为增强。经过早期危机后,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亚洲经济体普遍放弃了固定汇率制,转而采取有更大缓冲余地的浮动汇率制度;银行体系更加稳定,没有积累巨额经常账户逆差,利用外资的结构更加合理,外汇储备更加充足,外汇储备量从1995年相当于世界GDP的5%左右上升到今天的15%左右。主权资产负债表的健康状况大为好转,发展中国家外债占GDP比率从2006年的23.2%降至2014年的22.2%,储备占外债存量的比率从95.2%提升至113.5%[33]。 目前新兴经济体创造了双边和地区货币互换安排,将有助于缓冲外部金融冲击。
    第三,美联储加息不至于引发新兴市场崩盘。由于全球经济增长较低,美联储加息将以适度、渐进方式进行,加之联储加息程序更加透明,许多新兴经济体已对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已做好准备,市场也已在较大程度上已提前消化了美联储加息的影响,因此加息对新兴市场的消极影响基本可控。
    第四,近期新兴市场和全球不会出现经济衰退。西方过度悲观的情绪找不到足够的合理证据支撑。据IMF的“因素模型”推算,未来12个月,新兴经济体发生衰退的几率为10%至20%,而美国和全球整体经济的衰退风险几乎为零[34]。 《金融时报》等媒体发表评论指出,未来几年,世界经济预计将以每年3%到4%的速度增长,与过去40年全球经济增长,与过去40年平均增速没有多大差别,这表明世界并非进入全球金融危机第三阶段,而是进入新常态。[35]
    第五,2016年世界经济走势喜忧参半。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可能稍好于2015年。据IMF最新预测,2016年全球GDP增长将为3.4%,其中发达经济体为2.1%,新兴经济体为4.3%,而2015年三者分别为3.1%、1.9%和4.0%[36]。 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增长仍受制于诸多下行风险。一是一些主要新兴经济体增长持续减缓,将通过贸易、大宗商品价格和信心等渠道产生国际溢出效应;二是美国退出零利率政策,将导致美元进一步升值和全球融资条件收紧;三是全球避险情绪增强,将加剧国际金融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波动,近期股市下行的趋势或将持续,导致家庭财富缩水和企业融资成本上升;四是一些地区地缘政治紧张局面升级,将对全球贸易、金融和旅游业产生负面影响。OECD对世界经济形势持谨慎“乐观”观点,预测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仅3.0%,与2015年持平。[37]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国际体系变革中的世界经济走势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