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洪建:“舒尔茨效应”能否奏效?
德国《图片报》3月20日报道称,在19日举行的德国社民党特别代表大会上,欧洲议会前议长舒尔茨以605票全票当选党主席。大会还正式推举舒尔茨为社民党下届总理候选人,舒尔茨将在9月的德国联邦议院选举中挑战现任总理、基民盟主席默克尔。
横空出世
早在3月19日举行的德国社民党特别代表大会之前,社民党领导人曾在1月29日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决定提名马丁·舒尔茨作为该党总理候选人。自舒尔茨1月被初步提名以来,社民党就士气大振,民意支持率大增。
据《星期日图片报》报道,舒尔茨获提名为社民党的候选人后,该党的支持率在4个星期内上升了12个百分点。据联合早报报道,德国最新民调显示,社会民主党的支持率,已超越总理默克尔领导的的以基民盟为主的联盟党。
自舒尔茨成为社民党总理候选人以来,社民党迎来了一股“入党潮”。德国《每日镜报》报道称,1月24日到2月7日之间,网上递交的入党申请就有4613人,且入党人数一直在不断增加。《每日镜报》还指出,目前,社民党已经超越现任总理默克尔领导的基民盟,成为德国最大的党派。
在总理候选人的个人支持率上,舒尔茨也是人气十足。Civey社会舆论研究所为《明镜周刊》进行的一项新民调显示,43.5%的受访者更希望舒尔茨成为德国总理,而支持默克尔的受访者占37.9%。在德国电视二台的时政节目“政治气压计”3月10日公布的民调中,舒尔茨也与默克尔平分秋色,均获得44%的支持率。另有报道称,在3月1日举行的德国政坛传统的“圣灰星期三”演讲中,前来社民党帐篷聆听舒尔茨演讲的多达5000人,超过了在帕绍参加基社盟活动的4000人。
《南德意志报》报道,在联邦德国的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因为提名一个候选人,而引起如此之大的民调变化。值得一提的是,舒尔茨19日以百分之百的得票率当选党主席,也创下了该党战后历史上的新纪录。
舒尔茨的横空出世所带来的这一系列现象,被德国多家媒体称为“舒尔茨效应”。
从何而来
舒尔茨“出战”,为何能带来“舒尔茨效应”呢?
首先,这与舒尔茨作为德国政坛“新人”的形象是分不开的。“新人”常常意味着改变和期待。正如《焦点》周刊所指出的,与其他社民党高层不同,舒尔茨从未就职于默克尔领导下的“联合政府”。与默克尔相比,他也没有“难民危机”的包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提到,也正是由于舒尔茨是“新人”,政治形象易于塑造,他被社民党换上来挑战默克尔。
舒尔茨也满足了德国民众对他作为德国政坛“新人”能带来改变的期待。舒尔茨领导的社民党牢牢地把“改变”的旗帜抓在手里,而改变的切入点就是德国民众十分关注的社会公平。舒尔茨不久前曾宣布,将部分修改《2010议程》以促进社会公平,并拿出了具体的修改草案。曼海姆选举研究团队就此草案的调查结果显示,“舒尔茨新政”受到了德国多数选民的肯定。
其次,从舒尔茨对手的角度来看,“难民问题”和“审美疲劳”也促进了“舒尔茨效应”的出现。一直以来,默克尔在难民问题上的开放态度,已经引发了德国社会各界的强烈不满。德国新闻电视台指出,深陷难民危机的默克尔在连任之路上已处于守势。这显然反过来助推了“舒尔茨效应”的出现。
再次,面对执政12年的基民盟以及担任了12年总理的默克尔,不少德国民众产生了“审美疲劳”。崔洪建表示,虽然默克尔政府领导下的德国,在内政上没有什么大的过失,甚至在经济发展和降低失业率上已经做得很好。但是,西方选举政治下,政党轮替是西方民主的一种原则,民众难免产生一种想要改变的情绪。民调专家古勒奈尔则认为,德国目前的形势与1998年相似,当时人们厌倦了执政16年的前总理科尔,转而把票投给施罗德。
综合上述原因,“舒尔茨效应”迅速成为了德国大选的一道风景,同时舒尔茨成了法新社所称的“唯一足以挑战默克尔的人”。
效果如何
舒尔茨及其带来的“舒尔茨效应”到底能走多远?又将走向何方?
舒尔茨最终能否战胜默克尔,目前难下定论。崔洪建表示,德国选民将陷入选人还是选党的纠结:选人则“新人”舒尔茨占上风,选党则根基深厚的基民盟占上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冯仲平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则表示,“舒尔茨效应”不一定能够持久,可能会是短暂的现象。媒体指出,“舒尔茨效应”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善社民党的选情,还要等本月底一场地方选举的结果出炉后才能见分晓。
崔洪建分析称,舒尔茨参选后很可能带来的情况就是,社民党和基民盟获得的议席差不多,然后看双方的组阁能力,而有左翼党、绿党为伍的社民党占据了优势,中右翼政党基民盟则比较“孤立”。
舒尔茨和其所在社民党的崛起,对德国和整个欧洲也将产生不小的影响。欧洲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义桅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道,从欧洲议会议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参选的舒尔茨,胜选后将使德国在欧洲难民政策、引领欧洲一体化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舒尔茨将给德国乃至欧洲带来确定性。崔洪建表示,舒尔茨领导的社民党的崛起,促成了德国中左翼和中右翼政党势均力敌的格局,而主流政党势力的巩固在遏制极右翼势力、确保德国政治的主流稳定性上会起到作用。
Tags:崔洪建:“舒尔茨效应”能否奏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