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RCIF)讨论稿,2016年1月7日
Policy Brief No. 2016.005
[PDF全文阅读] 从欧洲汇率目标区制看人民币汇改下一站 肖立晟
“8.11”汇改之后,中国货币当局开始逐步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然而,在短暂的实验之后,人民币汇率又重新回到爬行的盯住汇率制。目前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持续小幅贬值,引发单向贬值预期,政府承诺不明确,引发投机者质疑。看上去,汇改难以一蹴而就。下一步如何继续推动汇改,各方都有些茫然。此时,如果回顾一下欧洲汇率制度的变迁,会发现一些非常值得借鉴的经验,比如欧洲的汇率目标区制。
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 一些国家实行了汇率目标区制并维持了许多年。欧洲货币体系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所谓汇率目标区制,是指一国允许其汇率在特定区间内进行浮动,一旦汇率的变动超出了这个区间,中央银行就会进行干涉。汇率目标区制不同于固定汇率制,因为它允许汇率有一定的灵活性,这样央行对汇率的干预就是偶尔为之而不是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Krugman,1991)。
……
欧洲货币体系的经验同时表明,在改革次序上,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应该处于首要位置。不应急于开放资本项目。应该在人民币汇率波幅扩大之后,再考虑资本项目自由化。与当前渐进式贬值调整模式相比,在维持一定程度资本流动管理的前提下,实施汇率目标区制可以自发的纠正价格扭曲带来的短期资本套利行为,避免跨境资本大进大出触发的金融危机。不仅如此,由于外汇储备消耗减少,汇率管理的成本也可以大大降低。
(笔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