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RCIF)讨论稿,2017年8月10日
Policy Brief No. 2017.017
已发表于“澎湃新闻”
[PDF全文阅读] 美元债急升的真相之二:基本面HOLD得住吗? 常殊昱
在美元债系列研究的第一篇,我们看到了国企和非国企在美元债发行与使用中的巨大差异,相对非国企,国企在成本、评级和期限上均有优势。但不可否认,无论对于国企还是非国企,美元债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都为企业的融资安排提供了更多选择。
那么,随着这种新增融资渠道的出现,发债企业的杠杆率会不会提高?企业的微观财务基本面对发债是否有所支持?这是本篇希望回答的问题。
……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较之金融危机期间,美元债发行企业的整体杠杆率上升了;发债国企的问题在于,不能将规模优势和资源占有的优势转化为利润优势,这可能制约其未来偿债和再融资的能力;而非国企的问题则在于流动性压力,所有制歧视带来的政策不确定性、资源劣势和融资难度是其偿债风险所在。
(作者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