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人力资源管理 >> 正文

企业自主创新中团队知识利用策略研究(上)

http://www.newdu.com 2018/3/7 《软科学》2012年第6期 佚名 参加讨论

摘要:使用合作博弈的相关方法分析激励团队成员贡献知识的相关策略,结果表明,为了充分利用自主创新团队的知识,对于所有成员对自主创新预期收益的边际贡献都相同的自主创新团队应该实施“公平化”的奖金分配方案;对于成员对自主创新预期收益的边际贡献不同的自主创新团队应该实施“差异化”的奖金分配方案。
    关键词:知识利用策略,自主创新,知识管理,合作博弈
    1 引言
    

    自主创新是中国企业获得自有知识产权、走向国际舞台的必由之路,自主创新成功与否关系到企业能否在国内外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企业内部知识利用就是把企业自身所积累起来的知识转化为创新成果的过程,是自主创新成功的重要保障[1]。对自身知识资源的充分利用,不仅可以为企业完成自主创新提供支持[2],还可以避免企业知识资源的浪费。对自身知识资源的利用程度关系到企业自主创新的实现程度,进而关系到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企业自身知识资源中的一小部分以数据、文档等形式存储在电脑中或纸质文档上,其中的绝大部分以知识型员工为载体,存储在知识型员工的大脑中或他们熟悉的其他位置[3]。由于知识具有超可加性,即一个团队所具有的知识总和远大于团队中所有个体所具有的知识之和[3]。采取何种策略才能实现对团队知识资源的充分利用是进行自主创新的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知识利用很早就引起了学者的关注。早在1972年W Jack探讨了组织管理中的知识利用过程以及知识流的概念[4],该学者把大学、企业与社会组织的知识利用结合在一起进行讨论,提出了原始的知识利用框架。此后,企业内部知识利用的影响因素受到重视。Menon认为信息因素与组织因素是公司内部知识利用的影响因素,并从组织的视角提出了知识利用的概念模型[5]。在此基础上,项目管理环境中的知识利用模型被提出[6],但该模型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此后,知识利用的效果受到广泛研究。Peter H Gray通过研究发现,知识获取方法对知识利用的效果产生影响[7]。Pak - Keung认为知识利用能够提高个人创造绩效[8]。Ann Majchrzak等人通过案例分析发现,为了创新有必要激励员工进行知识利用,尤其是利用别人的知识[9]。Douglas J等人认为部门间的知识利用更能促进创新[10]。Beverly K Brockman研究了知识利用与产品创新的关系,他认为知识利用可以促进产品创新成功[2],该学者通过深入研究发现,组织内聚性对知识利用与新产品开发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11]。M Lynne Markus把知识利用过程分为获取、打包、分发和利用四个环节[12],这种对知识利用过程的分析存在局限性,因为隐形知识无法被打包。颜士梅把组织内部知识利用分为三个层面(个人层面、团队层面和组织层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组织内部知识利用体系的有效运作模式[13]。吴隽等人发展了一种用于分析组织知识利用水平的方法,并给出了基于知识利用状况分析的若干知识管理策略[14]。
    可见,无论是国外学者还是国内学者,对于知识利用策略的研究所见甚少。根据文献[13],知识利用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个人层面、团队层面和组织层面),本文主要探讨企业自主创新中团队层面上的知识利用策略。首先建立基于合作博弈的自主创新中团队知识利用模型,然后对该模型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阐述企业在自主创新实践中应采取的团队知识利用策略。
    2 模型的建立
    

    知识型员工是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主体,参与自主创新的员工在企业所提供的平台上(场所、资金等)以团队合作的形式进行创新。自主创新团队中的个人所掌握的知识是不同的,共同为自主创新提供支撑。当自主创新的跨度(所涉及到的领域范围)较小时,自主创新所需要的知识范围也相对较小,自主创新团队中个人所具有的知识的差异相对较小,个人对自主创新成果的边际贡献大致相同,这种情况下的自主创新团队被称为“同质化”团队;当自主创新的跨度较大时,自主创新所需要的知识范围也相对较大,自主创新团队中个人所具有的知识的差异相对较大,个人对自主创新成果的边际贡献不同,这种情况下的自主创新团队被称为“异质化”团队。本文针对这两种情况分别建立模型进行分析。
    2.1 “同质化”团队的模型
    

    企业中共有(n-1)个人参与自主创新,由于个人须在企业所提供的平台上进行自主创新,把企业也视为自主创新的参与者,并将其编号为“1”,则企业自主创新团队可以表示为N={1,2,…,n}。若自主创新取得成功,则企业可以获得收益R,把其中一部分以奖金形式分配给参与自主创新的个人。若自主创新失败,则企业遭受损失,参与自主创新的个人得不到奖金。自主创新团队中的个人以贡献知识的形式推进自主创新进程。若没有人贡献知识,则自主创新取得成功的概率为0,这是因为自主创新需要知识作为支撑。若只有其中任何一个人贡献知识,自主创新取得成功的概率仍然为0,这是因为任何一个人的知识都不足以支撑整个自主创新项目。若团队中有x(1xn-1)个人贡献知识,则自主创新成功的概率为:
    
    这是由于知识具有互补性,x个人共同贡献知识的效果大于x个人单独贡献知识的效果之和。特殊地,当x=n-1时,p(x)=1,即团队中所有人都贡献知识时,自主创新取得成功的概率为1。
    使用S表示团队中贡献知识的个人所构成的集合,使用|S|表示集合S中元素的个数。在各种情况下,企业自主创新取得成功的概率可表示为:
    
    企业自主创新的预期收益可表示为:
    
    自主创新团队中的个人都可以通过贡献知识来提高自身对自主创新取得成功的边际贡献,从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预期收益。若不贡献知识,则对自主创新取得成功没有帮助,对自身奖金的取得也没有帮助。因此,自主创新团队中的个人有动力贡献知识。
    在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针对团队中的每个人而言,在其他所有个人都贡献知识的情况下,自身不贡献知识会使得自主创新取得成功的概率降低p(n-1)-p(n-2),从而使得自主创新的预期收益减少[p(n-1)-p(n-2)]R。因此,自主创新团队中的个人对自主创新预期收益的边际贡献为[p(n-1)-p(n-2)]R。
    由于自主创新团队中的每个成员对自主创新预期收益的边际贡献相同,对其实施相同的奖金分配方案。对于i=2,3,…,n,分配方案可表示为:
    
    2.2 “异质化”团队的模型
    

    企业自主创新团队可以表示为N={1,2,…,n},其中“1”表示企业。若自主创新取得成功,则企业可以获得收益R,把其中一部分以奖金形式分配给参与自主创新的个人。若自主创新失败,则企业遭受损失,参与自主创新的个人得不到奖金。当自主创新团队中没有人或者只有一个人贡献知识时,自主创新取得成功的概率都为0。当团队中所有人都贡献知识时,自主创新取得成功的概率为1。
    使用S表示N的任一子集,当小团体S中的所有人都贡献知识时,自主创新取得成功的概率为p(S),0<p(S)<1,这也是小团体S对自主创新取得成功的贡献。在各种情况下,企业自主创新取得成功的概率可表示为:
    
    企业自主创新的预期收益可表示为:
    
    当小团体S中的个人i不贡献知识时,贡献知识的小团体变为S-{i},此时自主创新取得成功的概率为p(S-{i}),O<p(s-{i})<1,这也是小团体S-{i}对自主创新取得成功的贡献。因此,个人i对小团体S对自主创新取得成功的贡献的边际贡献为p(S)-p(S-{i}),则个人i对小团体S对自主创新预期收益的贡献的边际贡献为[p(S)-p(S-{i})]R。
    小团体S在个人i未加入前共有(|S|-1)!种组成方法,小团体N\S共有(n-|S|)!种组成方法,则自主创新团队中的个人i加入小团体S的概率为:
    
    自主创新团队中的个人i对自主创新预期收益的边际贡献可表示为:
    
    自主创新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贡献知识来提高自身对自主创新预期收益的边际贡献,但是,不同的个人对自主创新预期收益的边际贡献不同。因此,只有当个人对自主创新预期收益的不同边际贡献得到体现时,个人才有动力贡献其知识推动自主创新进程。
    由于自主创新团队中的每个人对自主创新预期收益的边际贡献不同,对其实施不同的奖金分配方案。对于iΞN,分配方案可表示为:
    
    3 结果分析
    

    通过式(3)可以看出,在团队所有成员对自主创新预期收益的边际贡献都相同的情况下,对所有成员提供同样的奖金方案:若企业的自主创新取得成功,实现预期收益R,则对自主创新团队中的每个人发放奖金a;若企业自主创新失败,则每个人都得不到奖金。奖金金额介于0到个人对自主创新预期收益的边际贡献之间。企业关于自主创新的净收益为R-(n-1)a。
    通过式(8)可以看出,在团队成员对自主创新预期收益的边际贡献不同的情况下,对成员提供不同的奖金方案:若企业的自主创新取得成功,实现预期收益R,则对自主创新团队中的每个人发放奖金φi。若企业自主创新失败,则每个人都得不到奖金。企业关于自主创新的净收益为:

(作者: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西北政法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杨柳青 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 梁巧转 康华)

Tags:企业自主创新中团队知识利用策略研究(上)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