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究竟哪些企业杠杆率较高 由于杠杆率随刺激政策的乘数效应和我国金融资本市场发展的缺陷,债务不断向国企集中,成为此轮杠杆周期的新特点。从贷款和债券数据方面看,我国企业部门债务的绝大部分来自国有企业负债,占80%左右。
根据财政部数据,国企营业总收入虽然从2008年的约21万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46.5万亿元,但利润增幅除2010年较大外,2013年仅达5.9%,而成本中的财务费用增幅却由2009年的3.2%迅速增长到2012年的33.5%,虽然2013年重新回落至8.6%,但2014年第一季度重又增长19.3%,财务费用增幅已经连续4年超过利润增长,需要引起特别关注。
按照所有制,国有企业杠杆率较民营企业高;按照行业分析,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钢铁等部分行业是高杠杆、高债务风险的部分,需要分别解决。今天的债务形式和主体多元化,既有银行的表内也有银行的表外,还有信托证券保险债券融资、民间融资等方方面面。尤其是当前企业债务中出现了大量的企业债券,而且增长迅速,企业债券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偿还方式加剧了企业发生债务风险的可能性。当前我国企业的债务主要集中在贷款和债券方面。
从2008年以来企业新增贷款的行业分布看,主要分布在工业、材料、公用事业和能源等领域;从当前存量债务的行业分布情况看,主要分布在公用、铁路、矿产、运输、石油天然气等行业;从2013年各行业的杠杆率分布看,汽车及零部件、商业、生物制药、材料、运输等多个行业非上市企业的带息债务杠杆率都超过了50%。
四、中国企业杠杆率过高的原因 (一)企业融资方式单一偏重于债权融资 股票市场本应是企业股本补充的主渠道之一,但我国企业股本缺乏市场化补充机制,是濒临企业债务陷阱的原因之一。
债务融资偏好国企和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大量资金流向国有企业,尤其是获得政府一定程度隐性担保的地方融资平台和政府驱动投资的行业,是造成结构性杠杆率偏高的技术原因。
信贷和债券市场尚未建立风险水平与违约概率相对应的市场机制,刚性兑付的观念也妨碍了债务市场的结构优化,是当前国企杠杆偏高的阶段性原因。
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也是我国资本市场不能满足经济发展要求的重要体现。由于相关信息缺乏和较高的融资成本,影子银行将带来更多的不良信贷风险和风险的不确定性。
(二)国有企业承担了地方政府的部分融资任务 我国缺乏有效的地方政府融资体系,大部分地方政府资金通过地方融资平台(地方国企)进行融通。而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中央与地方的边界都还不成熟,政府职能定位尚在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政府与国企的关系、国资与民资的关系都在摸索与变化过程中。政府越位、地方事权财权不匹配、地方政府融资制度不健全,也是形成高杠杆的原因之一。地方政府容易承担过多的职能,也就产生了更多的融资需求。
中国企业部门的债务主要由非上市公司负担,而这国企又占了约90%,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地方融资平台。从债券结构上看,地方融资平台又占到10%-20%,而由于我国地方政府缺乏独立融资的直接途径,地方融资平台往往承担了地方政府债务的任务,据金海年在2013年的城投债研究,大约有40%左右的城投债用于地方政府职能。
(三)国企借债缺乏监督与责任体系 我国国企运营缺乏完善的责任体系,国企容易产生更多的融资冲动,破产概率很低,不易承担投资失败的责任。国有企业考核制度缺乏对杠杆率的约束,导致国有企业有扩大资产负债表的强烈冲动。
(四)持续高的储蓄率诱发高负债 “十二五”期间国民储蓄率虽见顶下滑,但降幅较小(保持在48%以上),消费增长不明显。由于许多行业产能过剩,除居民部门外的政府和企业杠杆率已经相当高,和居民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比例依然过低,扩大消费所面临的困难也很大。
我国储蓄率在全世界仍处于较高水平,这对投资形成一定支撑。我国经济以高投资、高负债的模式维持高增长,高增长容易掩盖了高负债问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