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 正文

“引流效应”助力中国品牌全球化

http://www.newdu.com 2018/3/7 经济参考报 赵东辉 叶… 参加讨论

    随着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成为国际性企业。在许多竞争性领域,经过国内市场成长起来的企业自然到了走向国际的时点。
    不同于一般认为的“抱团取暖”,一些同业企业在竞争中同步出海,可对“中国品牌”起到“引流效应”,国内市场的成功也可望延伸到国际市场。
    专家建议,应加强配套服务,助力更多竞争性企业走向世界市场的舞台中央。
    从智能手机到多个竞争性领域,我国企业发展壮大,参与国际竞争,最终呈现出三个特征。
    一是品牌集中化的趋势越发明显,竞争性领域最终形成2-4个品牌主导的格局。国际权威市调机构IDC、Gartner等报告均指出,目前国内手机市场份额主要被三星、苹果以及我国的华为、OPPO、ViVO占据,从2014年到2016年,前五大品牌的市场份额逐年提高,已接近70%。在国内市场,前五大品牌的市场份额也达到70%。
    华为终端公司董事长余承东说,未来全球将剩下3-5家左右手机企业。不只是智能手机,多个竞争领域均存在类似的品牌竞争规律,如日化行业的立白、联合利华、宝洁,房地产行业的万科、恒大、碧桂园、万达,家电行业的格力、美的、海尔、TCL。
    二是一个成熟竞争的行业市场,单一企业份额到了20%左右,就到了份额的天花板,也就到了拓展新市场的时点。
    市场研究专家、《科学策略营销》作者于建民说,在手机行业,曾经的巨头诺基亚、摩托罗拉,市场份额一度冲到20%以上,此后就不再上涨,直至衰落。当前排名世界第一和第二的三星、苹果的市场份额处在21%和15%左右,近两年面对我国品牌的“逆袭”,它们的份额开始下降。
    三是与“狼”共舞,必须与国际品牌同台竞争。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李新春说,在开放性市场和竞争性行业,即便在国内,也是与国际品牌竞争,一旦赢得了国内市场,要想继续做大就必须走向全球市场。一个在国内是红海的行业,到了国际市场可能还是一块处女地,是一片蓝海,其资源和成本效率更高。中国制造经过30年的积累,如今可以说是成规模、成批地到了全球化的时点。
    2015年开始,中国主流手机品牌几乎都开始了国际化布局。华为在欧洲高端市场与苹果、三星一争高下,OPPO、ViVO、小米等在东南亚市场发展迅速。
    在商学院对企业战略管理的经典案例中,一般认为,企业成长遵循“安索夫矩阵”规律,即在市场渗透率(即份额)达到饱和后,企业必须进行产品延伸或市场延伸,要么提供新产品给现有客户,即多元化经营;要么提供产品给新市场,即国际化。当市场份额达到饱和线后,在国内市场哪怕再提高1个百分点的份额,其付出的成本都会非常之高,这时国际化就是最好的选择,也构成了出海的驱动力。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王铁民说,放眼很多行业 ,一个中国品牌打进一个海外市场,就会有别的品牌跟进,互相形成一种“引流效应”,当两个或多个品牌都进驻之后,又能产生“集聚效应”,企业之间无形上实现了成本分担和客户共享。
    海外市场的扩张迹象表明,一些在国内取得成功验证的做法仍然行之有效,可以打通两个市场。
    相关人士称,在中国市场能够与国际品牌竞争甚至打败它,才有走出去的底气,对于各行各业出海的企业来说,都可以用在中国市场的经验,走自主品牌的道路。
    ViVO公司执行副总裁胡柏山说,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积累了技术和工业制造能力的中国制造只要做好产品和品牌,以长远的心态来做市场,有很大空间可以涌现出一批来自中国的世界级企业。
    近年来,中国企业品牌化、国际化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智能手机、家电、IT互联网等领域涌现了一批跨国巨头,如华为、格力、海尔、腾讯、阿里巴巴等;在一些不为消费者熟知的领域也有一些“单打冠军”冒尖。
    专家认为,中国品牌国际化之路才刚刚开始,建议加强配套服务,助力中国制造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一是对战略垄断性和竞争性行业要区别对待。王铁民认为,战略性行业需要国家力量直接参与和扶持,但竞争性行业要避免引发国家力量介入带来的争议,与其正面推动,不如考虑制定一个负面清单,更多依靠企业和市场力量配置资源。
    二是搭建综合支撑平台。广东省商务厅对外经济合作处负责人建议,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式和资金投向,支持企业开展对外投资、跨国并购、海外承包工程等,鼓励对企业跨国经营融资增信,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可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战略合作,为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优质的国际结算、贸易融资、全球供应链、跨境人民币结算等综合服务。
    三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搭建民间资本和国有资本共享的信息共享机制,缩短中国品牌国际化之路试错的路途。受访企业认为,在国家支持下,通过商协会提供精准的本地化信息,有助于企业精准对接和抢得先机。

Tags:“引流效应”助力中国品牌全球化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