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狠抓技术升级
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常常被总结为资金问题,其实如果深入分析,融资、税负都还只是外因,真正阻碍中小企业长期生存、发展壮大的力量在于企业技术创新和升级。因为大多数中小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附加值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它们只能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对内,由于资金链薄弱,它们无法与大企业的“财大气粗”相抗衡,很难进入大企业独行的垄断行业,而处于市场弱势地位,最容易受到市场垄断的挤压和伤害。对外,中小企业虽然有相当一部分的产品出口海外,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欧美日等主要进口国在相当长时期内都不得不忙于消化后危机时代的各种后遗症,导致中小企业出口规模下降、市场缩小,再加上整体范围内原材料、劳动力价格上涨导致中小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因此,在国内、国外形势都不容乐观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只能努力改变其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地位。山东省已意识到中小企业技术升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现在就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资金规模小,技术创新动力不足,导致创新活动水平低、研发投入水平低、创新层次低,往往选择模仿跟进型创新战略。但既然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已形成共识,就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将中小企业的技术升级改造摆上山东省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上。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省政府及各级中小企业的管理部门应积极总结借鉴国内外地区的成功经验,以全新的思维和举措应对挑战,支持中小企业组建产业联盟,共享资源,研发共性技术,共用大型设备,帮助中小企业实现生产能力的现代化,为山东省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创造条件。
第二,针对山东省固定设备所占资金数额较大、设备升级资金缺口大的中小企业,各级政府应采取扩大技术改造资金规模、完善企业研发费用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另外,可对山东省中小企业中将企业盈利用于技术升级的资金免交财产税或给予一定的补贴,以此激励中小企业技术升级的积极性。
第三,鼓励中小企业自我定位,支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设立自己的研发机构,申请专利技术,自主创新,培育企业特色,努力做到“高、精、专、尖”,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第四,发挥大企业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每一个大企业都是自身积累、从中小企业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应鼓励大企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带动中小企业不断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给予中小企业技术上的指导,与中小企业共建技术研发中心,实现规模化集约经营,进一步激发全省中小企业技术升级热情,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中小企业虽具有资金规模小、创新能力不足等劣势,但由于其公司体制小,经营方式相对灵活,使得其对市场及新技术反馈较快,使得中小企业有机会在政府支持及企业互助合作下加快技术升级、转危为机,充分利用市场需求,将自身做大做强。
4.积极改善人才结构
中小企业是提供就业岗位的主力军,但目前却普遍存在招工难的困境。据有关统计,山东省的技工供需比已经达到了1∶2.27.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国家目前高度重视农业发展,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措施,间接刺激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回流,减少了部分中小企业的劳动力供给;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自身往往缺乏必要的人力资源准备和规划,普遍存在 “工资待遇低、社保不到位、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的问题,使得不但普通工人不愿去中小企业工作,高校毕业生更是避而远之,而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人才引进是必经之路,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可从以下三条途径尝试解决:
第一,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减少户籍、社会保障制度等障碍,对暂时没有条件为高校毕业生缴纳社会保险、公积金的初创中小企业给予补助,促进高校毕业生去中小企业就业。此外,规定中小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将享受多项贷款和补贴扶持,激励中小企业引进人才。如此,既能缓解企业招工难困境,又能提升企业人才层次,而且还能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一举多得。
第二,政府要具有敏锐眼光,时刻注意吸收先进的实践经验,为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正确道路。当前,各国都很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人才的培训方面,英国在全国12所大学设立了“中小企业培训中心”,按照企业性质划分制定各行业的培训大纲,培养人才。国内也已有相关实践,比如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就已同浙江工业大学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浙工大作为中国最早研究中小企业发展的高校之一,必会为浙江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发展指导。因此,山东省可广泛吸收诸如此类的国外、国内的优秀想法及实践,结合山东省实际引进推广。
第三,中小企业想要做强做大,关键还是人才。每个中小企业都应有其优势技术、核心人才。因此,中小企业应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再难也要积极引进人才,特别是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以开放的态度迎接各方人才,以此占领人才制高点。改善人才结构、提高高层次人才的比例是中小企业短时间内提升自己实力的好方法。省政府应积极采取各项措施为中小企业培育人才、引进人才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小企业自身也要切实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不但要招收人才,更要留得住人才,要培养他们的企业责任感和归属感。另外,作为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也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自身也要不断充实提高自己,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5.努力完善服务体系
中小企业的发展困境一方面与自身力量弱小、发展不足有关,另一方面外部环境的制约也是其发展的一个障碍。努力完善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既是中小企业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加强与外部信息的沟通度的急切需要,也是政府转变职能,促进其“小政府、大社会”转型、推动社会中介服务体系蓬勃发展的需要。为此,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在今后五年建立和完善4000个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培育500个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在80%以上的省级地区,基本形成以资源共享、服务协同为主要特点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山东省也非常重视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自《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山东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实施以来,山东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快速发展,省政府决定用五年时间基本建立起以省级公共服务平台为中枢、以100个市县综合平台和50个产业集群专业平台为窗口的平台网络,吸收200家各类优质专业服务机构共同参与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不可否认,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的发展进程与中小企业的现实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因此,针对山东省现状,在建立、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过程中,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工信部《“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强调,“信息化应用水平显著提高”是“十二五”时期中小企业成长的预期目标之一。然而,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由于其规模、管理的问题,往往对企业的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普遍存在信息技术与业务结合不紧密、信息化服务水平低等问题。并且,即使部分企业接入了互联网、建立了企业网站,但在信息化和企业中间还缺少信息化产品的供应商和企业的对接这一环节,企业需要的是有实际效用的信息化。如何满足企业要求拥有实际效用的信息化,这就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可以建立第三方交流平台,在这一平台上,企业和信息化制作方可以相互交流,确保生产出的应用软件符合企业现实需要,或者满足企业的未来需求,让中小企业尝到信息化的“甜头”,自觉加快信息化步伐。
第二,开展企业咨询“专属服务”。部分中小企业在发展方向、营销战略、市场前景、政策解读上比较吃力,无法把握前沿,而又苦于没有资金聘请专家指导,因此发展迟缓。政府需要加快构建和强化专业性的服务网络,在有条件的市县试点开展中小企业的“专属服务”,即政府首先对辖区内所有中小企业做一个深入了解,找出其困扰所在,其次针对问题,划分类别,由政府牵头组织专家深入企业,开展“一个专家、一类问题、一组企业”的中小企业“专属服务”,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如此一来,企业主当面就可与专家就问题进行讨论,这样既可以为中小企业切实解决发展困难、激发其发展的积极性,也是政府做实事、提效率的良好途径。
第三,积极建设中小企业服务大厅。一些部门为了方便监管,通常设置较多的前置审批,并且政府资源分散于不同行政部门,协同能力薄弱,导致中小企业在创建及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办理手续时间长、程序繁琐、花费大的困扰。省政府及各市县应拿出专项资金加快建设及完善中小企业服务大厅,凡是中小企业创建、发展过程中需要办理的手续都可以在服务大厅“一站式”办理,不但国家机关部门入驻大厅为中小企业提供手续上的服务,而且还可以邀请优质社会服务机构免费入驻,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投资理财、创业辅导、技术支持、研发设计、管理咨询、评估认证、标书设计制作、项目可研报告编制、财务会计、法律援助、人才培训、企业信息化等服务的专业辅导,努力为当地中小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低价”的综合性公共服务,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四,努力开启中小企业思想解放之门。无论是为中小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开展咨询“专属服务”还是设立服务大厅,都是建立在政府的外在作为上的,也就是说,如果中小企业积极性不高或根本没有意识到上述三条措施的便利性,一切都将徒劳。因此,政府部门不但要从外部环境上为中小企业开启方便之门,更要有计划的解放中小企业经营者的思想,加强宣传,从根本上让中小企业意识到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构建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不能只求一时、一事,而应是一个政府主动牵头,中小企业积极配合,以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为导向,完善“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最终能够切实为中小企业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各国的实践都表明了中小企业在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及推进经济结构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它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是保证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增长的有效方法,是实现充分就业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是保证中国经济实体“脊梁”的关键砝码。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企业纷纷转型升级、竞争更为激烈。因此,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但要有量的要求更要有质的优势,中小企业的转型发展、注重实业不仅关乎自身利益,更与国家经济健康发展、国际竞争力的增强息息相关。从资金、税负、技术、人才、服务体系入手,把引导中小企业转型发展作为发展实业的突破口是一条可探索、行得通的道路。山东省能成为经济大省和经济强省,中小企业功不可没,因此,省委省政府有责任也有义务为中小企业转型发展、实业立省创造条件,将山东建成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沃土,打响山东省中小企业品牌。唯有如此,山东的经济发展才能稳步向前,再创新辉煌,也才能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