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浙江考察时强调:“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具有全局和战略性的重要意义”。山东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认真落实扶持小型微型企业的各项政策,开展‘一企一技术’活动,做到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进一步优化小微企业的发展环境。”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止至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数量44.9万家,总数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GDP的60%左右,提供了全国80%的城镇就业岗位。而在山东,中小企业已经发展到63万户,加上个体工商户,大概是320万户。据山东省中小企业办公室提供的一组数字显示:“大约全省50%的GDP、60%以上的税收、70%以上的创新成果、80%以上的就业岗位、90%以上的企业个数,都来自于中小企业”。
具体说来,中小企业在把经济发展的方向尽快转向实体经济方面具有以下几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
1.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实践证明,一个国家的经济要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实体经济不容忽视,而实体经济的基础在于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它们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大企业发展的同时,中小企业也大量存在。根据《生活时报》的《美国的中小企业》一文报道,美国的中小企业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了99%的雇主,雇用了52%的工人,38%的高技术行业的工人,提供了51%的私营企业的产值,是新工作机会的源泉。而在1998年,英国中小企业几乎涉足所有行业,创造了1000万个就业岗位,其产值占到除金融业以外英国GDP的42%。在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世界各国都意识到了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纷纷加强政策支持、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50余年来,中小企业始终是多数,始终担负着经济增长的重要任务,它们分散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作为市场竞争机制的真正参与者和体现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2.经济结构调整的“助推器”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尚未散尽,世界经济复苏正处于关键时期。历史经验证明,经济危机之后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并将推动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催生新的增长引擎。而中小企业规模小、机制灵活,技术改造、升级成本低,速度高,见效快,所以中小企业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使其最能适应经济结构的调整,因而在经济不景气时,中小企业依旧活力有余,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在经济处于转型期时,由于“船小好调头”,能够加速经济体制的转型,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到位;并且,由于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大,创新求存的动力相应也大。据统计,一些20世纪的重大创新成果,如个人电脑、复印机、录音机、圆珠笔等都是由中小企业发明的。并且,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规模小,设备投资较低,改革成本也较低,当经济结构需要做出调整时,从中小企业入手引发的社会震动相对较小,因此它们往往能够迅速更新换代,在创新效率和周期上明显优于大企业。如果政策能够加以引导,中小企业一定能走上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发展道路,在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出积极贡献。
3.创造就业岗位的主渠道
就业问题,始终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大制约因素。世界各国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视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其在提供就业岗位、稳定社会方面的重要作用。我国作为人口众多、工业化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的发展中国家,妥善解决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而中小企业由于其数量多、种类全、开业快、投资少、经营方式灵活的特点,无论哪种层次的劳动力都可以在中小企业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因而其吸纳劳动力的容量相对较大,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在中国,“十一五”期间,中小企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逐年上升,截止目前的粗略统计,中小企业为我国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并且,中小企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投资人数量大大高于大型企业,这也在无形中增添了就业岗位。而据美国联邦众、参两院中小企业委员会和中小企业管理局统计,在美国平均每10个人就拥有一个中小企业,其新增就业人数也大多由中小企业提供。因此,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但增加了社会财富,而且降低了政府安置失业人口的压力,更是扩大就业的主要增长点。
4.利用先进技术的主战场
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是推动科技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力量,是一个国家技术进步的重要载体。一方面中小企业有主动要求科技创新、利用先进技术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由于无法同大型企业“拼规模、拼资金、拼人数”,客观形势也促使中小企业充分利用其经营灵活、高效的特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进行科技创新,以维持其生存和发展。据统计,美国中小企业对科技创新总量的贡献率为70%左右,中小企业人均科技创新率为大企业的两倍左右。我国的情况也在逐步向此靠拢,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意识越来越高,科创成果也越来越多,所占市场份额逐步变大。总的来说,中小企业能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迅速成长得益于其对市场反应灵敏度高的优势。高科技产业是高风险产业,大企业一般注重常规生产,往往选择保守发展,而中小企业规模小、承担的转型风险相应也小,再加上其发展过程中时刻寻找市场机遇、内部组织结构简单、信息传递费用少,它的技术创新也会具有较高的效率。“从研究开发经费支出的回报来看,中小企业从每单位销售额中所能获得的专利成果大约是大企业的两倍,欧盟国家中小企业研究与开发的单位投入所创造的新产品是大企业的3.5倍。”因此,中小企业必定会担当起中国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和开拓者,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纵然中小企业对国家发展、社会稳定、技术进步、增进就业意义重大,然而,令人焦虑的是,目前中小企业普遍生存压力大、生产成本高,经营状况困窘。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7年,平均每分钟就有两家中小企业破产消失。究其原因是在于当前中小企业面临一系列发展瓶颈:融资难、税负重、技术研发能力弱、留住人才难。面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困境,近几年来,中央和地方都积极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国九条”以及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有关部署等,无不为中小企业送来了温暖。但从各地的实际情况看,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瓶颈问题并未解除,仍需要各级政府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具体到山东省,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困境及解决方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全力破解融资难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题为《民营企业面临的新形势和经营管理理念的转变》的演讲中表示,与国际金融危机前相比,民营经济目前面临的新形势包括:欧债危机、通胀、成本上升以及人民币升值等。也就是说,中小企业的发展困境集中在了资金问题上,只有大约10%的中小企业能够从正规银行体系获得贷款,资金不足从根本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究其原因,一是目前我国企业直接融资的工具种类少,主要集中在股票和为数不多的企业债券及少量的投资基金上,而中小企业的规模限制了这一渠道的发展;二是贷款过程中,银行要对中小企业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及前景做出更多考察,与对大型企业的贷款银行的贷款相比,贷款成本要高很多,且监管量也要大很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三是国有银行及商业银行往往对中小企业还贷能力信心不足,大多采取先存款后贷款或提高贷款利率的方式,而中小企业由于可抵押资产少,往往不能满足这一要求,迫使中小企业转向民间借贷。民间借贷虽有出款快、手续简便、还款灵活等优点,但也确实存在利息高、风险大、运行不规范、法律保障少等瓶颈制约。针对此种局面,联系山东省现状,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解决:
第一,除保证国家下拨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专款专用外,山东省也应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专项基金,为困难中小企业解决燃眉之急。此外政府要改变以往采购“拼规模”、“拼实力”、“拼大牌”的局面,在今后的政府采购中应当优先面向中小企业。
第二,针对当前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难的现状,政府可以指导银行完善征信系统,将信用报告作为中小企业的“经济身份证”,根据风险大小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提高银行和中小企业间资金借贷的信任度。政府在适当情况下可以规定各大银行年新增中小企业贷款总额不低于全部贷款总额的比例,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性支持。
第三,目前民间信贷机构快速发展,山东省要正确认识民间信贷机构的长短处,对其“疏”而不是“堵”,要适当放宽民间资本、外资和国际组织资金参股设立小金融机构的条件,适当放松社区银行和村镇银行的设立条件,鼓励建立中小金融服务机构,规范民间借贷市场,引导小金融机构、民间信贷机构体制化、阳光化、健康化发展。
第四,“据测算,我国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比大企业要高出6-8个百分点,而国外仅高出1.5-2个百分点”。针对此种现状,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农联社推出的互助联保贷款实践反响很好,它具有将信息不对称风险内部化和低成本、运作稳定的优势,建议在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在省、市、县三级推广这一体系。
第五,针对小微企业可供抵押担保的资产少问题,山东省可拿出部分财政收入设立再担保专项资金,或由政府牵头建立再担保公司,弱化小微企业的融资风险,减少银行对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后顾之忧。
总之,一方面政府应努力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推进有条件的地方设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应多渠道、多层次,银行、民间借贷、个人参股方式多手抓,这样才能确保资金链不断裂,破解融资难的屏障。
2.尽可能减轻税费负担
中小企业的税费问题已经引起了国人的极大关注,虽然我们无法清楚计算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多大程度上是由于赋税过重导致的,而除了媒体实地的调查报道,北大国家研究院的最新研究也表明:由于几近一半以上的利润都被税费侵占,今年(2011年,笔者注)江浙一带的中小企业中,72.45%的小企业预计未来6个月没有利润或小幅亏损,对未来6个月经营信心较低;3.29%的小企业预计未来6个月可能大幅亏损或歇业。国家也已意识到中小企业负担过重的现状,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中小企业减负,特别是最近颁布的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的上调政策,无疑为部分中小企业减少了负担。但笔者认为上调幅度仍有待再予斟酌,并且由于一些减免税政策认定成本较高而导致了实际执行效果大打折扣。以目前情况来看,即使是小微企业,月销售额也很少有低于5000元的,也就是说能够达到免收增值税及营业税的企业并不多,惠及范围依旧太小;因此,为中小企业切实减轻税负还需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省委省政府应充分考虑到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对山东省经济、社会各方面的良性促进作用,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不但可以增加就业人口、扩大内需,也有利于长期的税源培植,增加财政收入。因此,政府应在中小企业的初创阶段减轻其各项税负、全面清理行政性收费,绝不能因为税收问题将创业者扼杀在创业起步阶段。
第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研究提出,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减轻税负负担,可以“在所得税方面,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税收负担,对小型企业统一适用优惠税率,对个体工商户参照个人独资企业征收个人所得税,并适当提高起征点。为方便起见,可考虑对年营业额30万或50万以下的微型企业免征所得税。”笔者认为,这一提议能够将中小企业的减税范围进一步扩大,降低了小微企业的发展困难,建议相关机构立足山东省实际,进一步考察、推敲。
第三,目前国家正在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工作,山东省应积极配合,尽快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并且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应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当其经营困难时,应及时下调其核定税率或定额;对以技术研发为主的高科技型企业,如其将利润投入到新的技术研发中,可对其减免相关税负,鼓励其研发。
第四,政府制订新的税费政策时应加强调研,深入中小企业,与中小企业建立互动交流平台,充分聆听中小企业意见,统筹全省,使制订的政策既符合山东省发展现状又不为中小企业发展增添负担。
总的来说,减轻税负、全面清理涉企收费是增加企业利润,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道路,有利于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有利于山东省经济的长期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