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监管出重拳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公布《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下称《方案》),由17个部门联合开展针对互联网金融的专项整治,第三方支付、互联网资产管理、P2P网贷、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和互联网金融广告等重点领域均涉及其中。
据报道,这些方案实际上在今年4月就已下发到各相关机构。半年来,整治工作成效正在显现。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整治有助于加速行业优胜劣汰,重塑互联网金融行业生态。
专治创新跑偏
一段时间以来,不少人谈互联网金融而色变。由于披着“互联网金融”外衣而非法集资、经营不善跑路等案件频发,暴露出互联网金融监管方面的隐患和问题。
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表示,专项整治的目的正是要扭转、纠正互联网金融某些业态创新跑偏的局面,对借创新之名行违法违规活动之实的机构予以清理规范,引导互联网金融行业步入正确创新轨道。
《方案》要求,互联网金融应透过表面判定业务本质属性、监管职责和应遵循的行为规则与监管要求,实施“穿透式”监管办法。
何谓“穿透式”监管?《方案》提出,互联网企业未取得相关金融业务资质不得依托互联网开展相应业务;未经相关部门批准,不得将私募发行的多类金融产品通过打包、拆分等形式向公众销售;金融机构不得依托互联网通过各类资产管理产品嵌套开展资产管理业务、规避监管要求。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穿透式”监管体现了政府决心将互联网金融纳入到国家大的金融监管体系。拍拍贷CEO张俊表示,反复强调要实施“穿透式”监管意味着监管和整治工作会以平台从事的具体业务性质来定性。
守住百姓钱袋
如何消除行业乱象,维护消费者的利益,这是《方案》最受外界关注的领域之一。而此次整治的重点,正是原来民间金融监管薄弱的高风险领域。
例如P2P行业,近年来,网络借贷平台风生水起,一些平台不惜重金增加媒体曝光度,对投资人承诺高额回报,迅速吸引大批投资者。但是,其中不少平台并非合规经营,有些只想“卷钱走人”,有些则利用监管“灰色地带”套利。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累计发现问题平台1700余家,约占全国机构总数的43.1%。
此次监管明确提出,对业务扩张过快、在媒体过度宣传、承诺高额回报、涉及房地产配资或校园网贷等业务的网贷机构进行重点排查。同时,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整治和取缔互联网企业在线上线下违规或超范围开展网贷业务,以网贷名义开展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活动。
而在互联网金融广告方面,《方案》也针对金融从业机构发布虚假、违法金融广告明确提出要求,以防不法金融机构夸大实力忽悠人。《方案》列明了9种不得含有的内容,如对未来效果、收益或者与其相关情况作出保证性承诺,明示或者暗示保本、无风险或者保收益等。
建立长效机制
只有规范经营,才能有存活下来的可能。业内人士表示,专项整治行动表明政府不允许互联网金融游离于整体金融体系监管之外,防止系统性风险从非常规领域爆发,互联网金融行业将迎来行业洗牌提速。
与此同时,如何以整治为契机,形成互联网金融治理的长效机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金融创新的红利,也是整治的目的所在。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隐蔽性、传染性、广泛性和突发性比传统金融更加突出。我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还不完善,金融消费者风险意识比较薄弱。因此,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要以金融消费者保护为最终落脚点,通过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提升金融消费者识别和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意识与能力,切实保护好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则认为,整治过程中乃至今后的监管过程中要打破“身份”的标签,从业务的本质入手,将资金来源、中间环节和资金最终流向穿透联结起来,根据业务功能和法律属性明确监管规则,同时避免因监管规则不统一导致监管套利。
Tags:互联网金融监管出重拳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