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经济管理 >> 正文

无接触经济的鲜明特征

http://www.newdu.com 2020/7/29 《人民论坛》2020年18期 李晓华 参加讨论

    

    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无接触经济呈现出区别于传统接触经济的鲜明特征:智能化、平台化、长尾化、共享化以及可贸易化

    智能化。顾客面对的不再是人而是其背后的算法和算力。相对于人类来说,计算机系统具有存储容量大、运算速度快等特点,可以对用户需求作出快速响应,通过云计算、软件定义等形式,根据用户使用习惯或指令,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真正实现服务的“千人千面”。

    平台化。无接触经济虽然摆脱了需要人与人接触的现场交易,但产品和服务的展示、交易的达成、服务的开展同样需要有一个渠道。数字化平台一方面聚集了大量的供应商资源和客户,为彼此提供丰富的选择,成为双方交易的中介;另一方面,数字化平台集成的各种功能,能够为入驻平台的供应商提供价格更低、效率更高的算法、算力以及应用开发服务,支撑它们向最终用户远程“非接触”地提供各种服务。

    长尾化。从追求利润出发,商业载体会选择经营最好的企业,而各类企业也会选择最畅销、带来利润最多的“头部”商品和服务。这就意味着,大量的“尾部”产品和服务由于在企业辐射地域范围内的销量少,因而失去与客户见面的机会。基于互联网的无接触经济,从两个方面使处于“长尾”部分的低销量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实现成为可能。一是互联网“货架”空间的无限性和趋近于零的边际成本增加,使得任何产品都有机会展示出来并被潜在用户发现;二是互联网打破了实体店铺服务地域范围的限制,可以服务于全球范围内的用户,这就使得经营“长尾”部商品和服务的企业也能够获得足够多的收入。同时,广大消费者有了更多的商品和服务选择。

    共享化。平台不仅是连接供需双方的媒介,而且为供应商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基础设施和各种便利化的生产力工具,降低了供应商参与的成本。这些供应商既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个人。无接触经济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而疫情改变了人们的时间组合,更多原来用于户外交际、运动、购物、旅游的时间转而用于居家活动,直播、短视频等高度参与性的活动适应了这一需求。个人的参与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人闲置资源(时间、能力等)的共享。

    可贸易化。传统的服务依赖于人员的现场提供,由于人员的可流动性比资本、商品低得多,造成许多服务是不可贸易的。无接触经济使许多服务活动从线下转向线上,以数字化的方式开展,服务的提供者可以在一个地点提供服务,而服务的消费者可以在千里之外的另一个地点消费服务,这两个地点可以是跨越国界的。虽然没有人员的跨境流动,但其所提供的服务跨越了国界,实现了所谓的“远程移民”。服务业的非现场跨境提供早已有之,如中国承接了大量的软件外包,印度承接了美国大量的呼叫中心、账务处理、批改作业等服务。而疫情推动下的无接触经济进一步扩大了可贸易的服务范围,如在线教育、在线音乐会、影视、游戏等服务消费。

    从“接触”到“无接触”带来的收益增量,对于企业来说,包括规模经济性的提高,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让企业价值链、供应链更具有韧性,对于用户来说,包括降低感染的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以及提高时间效率

    人们是选择“接触”还是“无接触”的方式开展经济活动,根本上取决于对成本与收益的权衡。如果“接触”的净收益更高,人们就会保持接触型的生产组织方式;反之,就会转向“无接触”型生产组织方式。实际上,由于近年来我国人工成本的持续上涨,企业早已开始以“机器”代替人工的步伐,例如,制造业生产线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取代人眼的质量检测,生产线更加自动化;一些跨国或跨地区企业通过在线会议平台召开经营分析、讨论会。但是在外部压力没有足够大的情况下,“无接触”产业的推进速度并不十分显著。今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加快了许多产业的无接触化。
    从企业的角度看,从“接触”到“无接触”带来的收益增量包括:

    一是规模经济性的提高。线下服务的规模常常受到服务场地空间的限制,“无接触”意味着服务形态的数字化或交易过程的数字化。数字化的服务可以承接更多的消费而无需增加额外的成本。例如,在线下授课时,一位老师多则面对数百学生,少则面对几个十几个学生;当课程以“无接触”的线上方式提供时,如果没有网络带宽的限制,学生的数量可以无限增长。交易过程的数字化,如在线购物、外卖同样突破了超市、餐厅对顾客承接数量的限制,在经营场所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服务于更多的顾客。

    二是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无接触经济是以数字技术取代了人工,如果数字化转型的投资和运行成本不大的话,那么可以节省雇佣员工的工资支出。例如,在餐馆放置一个简单的二维码,就可以实现顾客自助点餐、结账服务,既减少了服务员、收银员与客户的接触,也能显著减少服务员、收银员的数量和企业的工资支出。在物流领域,由于许多小区封闭,快递无法送货上门,快递被投放到收货柜或临时货架,显著提高了快递小哥的投递量和生产率。

    三是无接触经济让企业价值链、供应链更具有韧性。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社交隔离成为应对疫情的主要要求。需要人员聚集、接触的企业不得不停工或由于错峰上班的要求降低生产能力。通过数字化转型,用信息技术手段取代人工,不但能够避免因人员接触引发感染的风险,而且能够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开展。当然,接触经济也有它的优势,非接触可能会影响这些优势的发挥。例如,人员在生产现场,可以更便捷高效地交流;一些工序,机器无法替代人工或替代人工的成本很高。

    从用户的角度看,从“接触”到“无接触”带来的收益增量包括,首先,降低感染的风险。由于避免至少减少了与其他人员的接触,因此可以阻断病毒的传播渠道,降低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这也是疫情暴发后,生鲜外卖、在线会议、在线娱乐等无接触服务的用户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的原因。其次,降低交易成本。接触型经济需要到达现场进行服务消费,往返路途不但有交通成本支出,更重要的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交通拥堵的大城市,时间成本尤其突出。无接触经济直接在线消费或达成交易,去除了路途时间,消费者能够将这些时间用于休息、娱乐、学习等更具有价值的事情上。最后,提高了时间效率。与线下的人员接触相比,线上讨论同样的事情、解决同样的问题花费的时间更短。例如,在线会议的时间通常明显短于面对面的会议。这就使得在无接触经济下,人们在相同的时间内可以办更多的事情。当然,非接触也会减少人们由于社交带来的满足。
    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新冠肺炎疫情推动和加快了无接触经济的发展,但无接触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阻碍。一是一些生产活动很难做到“无接触”。例如,看病需要病人与医生的接触,理发需要理发师与顾客之间的接触。二是在一些场景中“无接触”的经济回报差。除了新冠肺炎疫情这类特殊情况,企业开展无接触经济,根本上是“机器”替代人工,使具有更低的成本或更高的产出,能够带来企业利润的增长。虽然工资水平的上涨、“机器”成本的下降和效率的提高从两个方面推动无接触经济的发展,但是在一些应用领域,机器的综合成本并不比人低。在人工智能领域存在一个“莫拉维克悖论”,有些对人来说很容易的动作让机器来做却很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三是“无接触”服务的体验还有待提高。尽管“无接触”已经能完成许多服务活动,但是用户的体验在一些领域比不上线下的面对面服务。比如,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网络课堂虽然保证了“停课不停学”,但是老师很难及时监督、纠正学生的听讲情况,以及通过表情准确判断学生的理解程度。总体上看,虽然无接触经济的发展存在着一些阻碍因素,但是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功能更强以及应用领域更广,无接触经济也将不断向更深的层次、更广的领域发展。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无接触经济的鲜明特征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