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三:“沉锚”陷阱。决策时,人们往往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决策者的思想固定在某处,遇事不由自主地将认识“锚”在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上;沉的“锚”不同,做出的决策自然也就不一样。远离“沉锚”陷阱,要求决策者必须要有民主的作风,不能固执己见,更不能个人专断。古人云:“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民主是决策的生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民主的作风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保障,也是衡量领导干部政治素质和领导能力的重要标准。领导干部作为决策的主体,既要有耳听八方的“功夫”,又要有包容天下的气度和舍己从人的勇气,既要能够认真倾听各方面的情况,又要能够容得下各种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广纳民言、广聚民意、广集民智、广借民力,善于在不同意见、不同声音中进行比较、鉴别和选择,善于运用民主的意识指导决策,运用民主的作风保障决策,运用民主的方法做出决策,从而使决策活动更加透明化,决策过程更加民主化,决策结果更加科学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远离“沉锚”陷阱,必须健全决策调研制度,把调查研究作为决策的前置条件和必经程序,决策前先调研,不调研不决策。坚持“一来一去”的决策模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群众路线,也是进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中心环节。决策前,要到群众中求策问计,使决策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决策时,要把权力交给群众,调动群众广泛参与,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决策后,要回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对群众不理解的耐心解释,对群众不满意的及时进行改进,对群众反对的坚决予以纠正。坚持专家咨询和论证,认真听取专业人员的意见、建议。坚持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努力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陷阱四:“框架”陷阱。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倾向于接受事物最初的框架,而不愿意冒险突破框架,尝试新的可能性。比如车轮一定是圆的、乌鸦一定是黑的等等,这些都是典型的“框架思维”模式;用这种思维模式去决策,很容易走进“框架”陷阱。创新是决策的灵魂。科学决策必须要有创新的精神,敢于突破陈规,敢于突破既有“框架”的束缚。2014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决策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惟改革创新者胜,“胜”就胜在改革、创新上,胜在决策创新上。一个领导干部的决策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创新能力。一个干事业、有作为的干部,必然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干部;一个干事业、有作为的领导班子,必然是一个敢于突破陈规、勇于创新的领导班子。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更要有新举措。这就要求决策者必须要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敢于另辟蹊径,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敢于另谋新策,用别人没用过的招,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大胆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探索,始终坚持在实践中寻求答案,在创新中寻求出路,在改革中完善改革。
陷阱五:“井底之蛙”陷阱。井底之蛙源于《庄子·秋水》中的一则寓言故事:“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常用来比喻目光短浅、见识狭隘。短视难有作为,远见赢得未来。决策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预测性和风险性,要求决策者必须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察古知今、鉴往知来,具有宽阔的视野和开阔的思路,具有见微知著的洞察力和超前把握事态发展趋势的预见力,切不可鼠目寸光,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远见源于卓识,思路决定出路。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善于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历练中增强掌控全局的能力和洞察未来的远见,努力提高自己的“眼商”。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一个政党要走在时代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指导;一个领导干部要做好本职工作,一刻也离不开理论学习”,“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自觉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和敏锐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等思维方式,观察、分析问题,努力使自己主导的决策成为正确的而不是盲目的决策,成为有科学根据的而不是想当然的决策。要加强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研究,弄清楚它们是怎么产生的、变化发展的趋势怎样、应该如何引导使之趋利避害,在不断总结和探索中提高思想水平和决策能力。
简介 王玉堂,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中共山东省东平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领导人才专委会理事、重庆《党课参考》特约专家。近年来,在《学习时报》《大众日报》《贵州日报》《职大学报》《学习与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500余篇,130多万字。主要研究方向:党的建设、领导科学、墨学。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