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硬尺度”量出好干部
“五个过硬”要求,既是对“关键少数”提出的“硬标准”,也是对全体党员干部发出的“动员令”。
1月5日,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委员会成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必须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强调要“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坚持好干部标准,突出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由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过硬”要求,不再仅仅是对“关键少数”提出的“硬标准”,而且进一步成为面向全体党员干部发出的“动员令”。
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用人之要,莫重在导向。树立什么样的用人导向,不仅关系着组织“选什么人、用什么人”,也关系着广大干部“学什么人、做什么人”。新时代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五个过硬”的好干部标准,把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作为严肃党内生活、净化党内生态的强力引擎,以用人环境的风清气正促进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
信念过硬是根本。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坚若磐石,才能为推进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思想政治保证;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回答不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根本问题。坚持从对党忠诚的高度看待干部,突出对干部理想信念和道德修养的考察,既注重考察工作实绩,也注重考察“八小时外”的生活圈和社交圈,通过深入项目现场、列席旁听工作会议、深入邻里社区等方式全面真实地考察干部,把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对错误言论坚决抵制、严肃批评,坚持正确的事业观、群众观、权力观的干部及时提拔任用,坚决防止对党不忠诚的“两面人”干部走上重要领导岗位。
政治过硬是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政治建设”并把其放在首要位置,突出强调要用政治建设来统领整个党的建设。新时代新要求,选人用人要以政治标准为前提,从严把好政治观、品行观、廉洁观,匡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特别注重在改革发展的前沿一线遴选干部,着重选拔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重“潜绩”、讲奉献的干部,对政治上不清醒、不坚定、不可靠、不过硬的“一票否决”,已在领导岗位的坚决调整下来,使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责任过硬是关键。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负其责。做官就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然而,现实生活中,有的干部不贪污腐败、不越权谋利,生活作风也没有问题,但工作中办事拖沓、推诿扯皮,处理问题“拍脑袋”、乱表态,对群众的困难和需求漠不关心,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视而不见,热衷于“栽盆景”求“显绩”等等,这些都是责任意识缺失的表现。要健全干部考核体系和评价机制,坚持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干部,让个性鲜明、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能够进入组织选拔的视野;要改进和完善干部的民主推荐工作,拓宽选人视野,认真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那些抓工作有热情、促改革有办法、对群众有感情的干部能够推荐得上来;要让问责机制成为常态,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该免职的免职,该调整的调整,该降职的降职,让责任心真正成为干部“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内生动力。
能力过硬是基础。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越来越多,对干部的才能水平要求更高。如果选拔的干部自身没有过硬的本领和精湛的业务能力,就无法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把工作实绩作为考量工作能力的重要参考,注重在紧急事件、关键工作、重大工程中考察和识别干部,选拔重用有思路有办法、有创新发展理念、执政能力突出、善于“啃硬骨头”的干部。坚持眼睛向下,及时发现和使用在基层一线特别是艰苦岗位作出突出成绩的优秀干部,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对那些思想迂腐陈旧、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干部进行离岗调整,坚决抵制“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懒政惰政行为。
作风过硬是保障。选拔干部要有作风导向,要始终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在全面考察干部德、能、勤、绩、廉的同时,坚持近距离、全方位、立体式考察了解干部作风情况,把考察触角拓展到一线,把功夫下在平时,既注重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实绩,也通过观察干部对下属和群众的态度看其领导作风、观察干部对急难险峻任务的处理态度看其工作作风、观察干部对名利权势的态度看其思想作风、观察干部对亲戚朋友的态度看其生活作风,坚持干部任前公示制和试用期制,防止作风不合格的干部被“带病提拔”,从而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并践行良好作风。
Tags:用“硬尺度”量出好干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