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国际资本市场 2014年5月22日,西装革履的刘强东兴奋地按下了敲钟的按钮,宣告京东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上市当天市值286亿美元,融资31亿美元。“我花了20年,从宿迁到了北京。我又花了20年,从北京到了纽约。下一个20年,我希望全世界每个国家每个城市,都有我们的客户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刘强东笑着说。
从北京到纽约的京东,迅速地向农村下沉。一线城市市场正趋于饱和,刘强东又敏锐地瞄准了移动互联网迅速覆盖的广大农村。2014年年底,京东物流体系覆盖的区县达到1862个,一年内增加了500多个,为京东一直饱受赞誉的自建物流再添一笔辉煌战绩。截至2016年底,京东物流已覆盖全国范围内的2655个区县。
自建物流也成为京东与亚马逊的分水岭。京东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核心优势,物流正是其中之一。“我为什么要自建物流?因为当时客户的投诉有一半是物流,比如太慢了或是货物摔坏了。此外,在代收货款方面,第三方快递公司做得不够好。要想让更多客户来京东消费,就必须解决物流问题。”刘强东说。
自建物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项工程起始于2007年,耗资巨大。不过,从整体来看,京东整个倒三角战略的核心是用户体验。在刘强东看来,物流对用户体验的影响要占到70%左右。“我们为什么推出当日达服务,因为只有推出这项服务,我们才能跟线下连锁业竞争。”
刘强东介绍说:“京东已经打造了覆盖全国的两张物流网络——大件物流网络和中小件物流网络,包括几十个物流中心和200多个中小件物流中心,覆盖了中国98%的人口。我们在库管理的SKU(库存量单位)数量已经超过300万,全球除了京东之外只有亚马逊能够做到,未来我们在库管理数将会超过1000万SKU。我们正在打造第三张物流网——冷藏冷链仓配一体化的物流网络,建成后,京东将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3张仓配一体化物流网络的公司,而且都是B2C模式。”
从2004年到2016年,刘强东用12年时间带领京东从小柜台走进了世界500强。“2004年我们进入电商时,京东什么都不是,当时我们所有的竞争对手都是大象级的,我们只是一个小柜台。2007年我们拿到融资时,行业第一是我们的60倍,到了2012年依然比我们大10倍以上。但2016年,在B2C领域,我们与第一名的差距已经不到两倍。按照我们今天的增速,我坚信,在2021年之前,京东商城将成为中国第一大B2C电商平台。”刘强东充满自信。
对于未来,刘强东如此规划:时代正在发生快速、剧烈的变化,未来10年科技的进步速度将超过过去100年,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商业革命来临之际,京东集团将坚定地朝着技术转型,用技术改造第一个12年建立的所有商业模式,打造一个包括智能商业、智能金融、智能保险业务在内的全球领先的智能商业体,并在下一个12年结束之前进入全球500强企业的前10位。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黄鑫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