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理响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着力点

http://www.newdu.com 2022/9/29 本站原创 林于良 杨… 参加讨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已有改革基础上,立足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增强创新能力、推动平衡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共享发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继续把改革推向深入,更加精准地出台改革方案,更加全面地完善制度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顺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动战略选择,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内涵丰富、意义重大,我们要深刻理解、学懂弄通,在实践中把握工作着力点。构建新发展格局,不仅需要新发展理念的强大精神驱动,也需要在完善内需体系、实现科技自主创新、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营造良好制度环境等方面下功夫,促进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为世界提供中国道路和中国方案。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着力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国内循环越顺畅,越能形成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因此,我们要把扩大内需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着力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一方面,要全面促进消费转型升级,打通阻碍国内需求潜力激发的堵点。消费不仅是国民经济循环的“神经末梢”,对推动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牵引作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消费,因此要健全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推动消费需求的转型升级,进一步增强扩大内需的战略功效。中国是拥有14亿人口和人均GDP 1万美元的市场主体,拥有巨大的内需规模优势。但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不会自然迸发,要通过刺激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复活等措施来推动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从而打通国内大循环的堵点;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实现信息的共融共享,驱动生产要素的及时有效流动,我们应该在强化法律监管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数字经济新业态的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成果。另一方面,以国内大循环的显著优势增强全球要素市场引力,提高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之治的伟大实践取得了诸多成就,中国居民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需求与日俱增。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研判不同类型市场主体的需求,以高质量发展成果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使国际产业更加依赖中国的供应链、市场链、创新链,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和“双循环”的动态平衡。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着力实现科技自主创新。随着产业结构和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创新能力和创新技术不断升级,“中国天眼”(FAST)投入使用、国产大飞机C919成功试飞、嫦娥五号成功采样月球样本并成功返回、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深海试潜成功、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国家创新能力排名稳步提升。这表明,科技自主创新以及由此形成的新业态、新动能正在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等方面,我国还存在不少短板。基于此,我国应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自立自强,让自主创新能力成为驱动新发展格局的核心动力。一是要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加强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创新。只有加强前瞻技术、战略技术、共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着力提升发展的科技含量,尽快攻克“卡脖子”技术问题,加快解决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自主创新之路,才能促进“双循环”的良性互动,新发展格局才能加快形成。二是下大力气培育科技创新产业。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全面把握产业转型升级的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加快发展以人工智能、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产业。三是加强金融领域的科技创新,充分激发实体经济创新活力。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立身之本,要聚焦创新资源,提供更多直达流通领域各环节经营主体的金融产品,为推动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注入活力,切实解决经济发展“脱实向虚”的问题,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着力营造良好制度环境。制度建设是根本性建设,营造长期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保障。一是要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有效政府和有为市场更好结合。要破除政策性壁垒,不断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为市场主体推动科技创新、参与社会公益、创造就业机会等提供政策支持,引导他们不仅以经济增长为目标,也更加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员工权益保障、社会价值创造等问题。同时,要运用社会主义法治来规范市场运行,保持宏观调控战略定力,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二是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唯物史观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由此而论,人民群众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坚定践行者,要大力弘扬和培育企业家精神、劳模精神、大国工匠精神,促使人民群众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着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人民群众是广泛参与社会各领域活动的实践主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他们最迫切的价值诉求,只有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急、所需,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才能凝聚起全社会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合力。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关注人民生活的品质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203次提到“人民”,主要是从经济发展指标上展现未来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更为宽裕”。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人民”这个词也被反复提及,主要围绕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把质量追求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擘画了“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的蓝图。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既保证人民群众可支配收入和经济增长速度稳步提升,又确保人民群众充分享有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美丽生活、舒心生活、永续生活,让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在新时代交相辉映;要充分发挥共建共治共享的制度优势,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同时,扩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使发展的经济成果、政治成果、文化成果、社会成果、生态文明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形态研究”(15BKS03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Tags:【理响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着力点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