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快走出一条核心技术突破的新路子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曼青 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我们要掌握我国互联网发展主动权,保障互联网安全、国家安全,就必须突破核心技术这个难题,争取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实现“弯道超车”。近日发布的《战略纲要》提出,到2020年,“核心关键技术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25年,“根本改变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形成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战略纲要》,我们必须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以更加坚定的创新自信、创新担当和创新勇气,遵循核心技术突破的规律,着力解决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彻底扭转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核心技术,是指支撑产品生产的关键技术和工艺,因其自身的不可复制性而具有独特的战略价值和竞争优势。纵观世界历史,一些大国之所以能够占据发展先机而崛起成为强国,正是由于他们在一些重要领域掌握了核心技术。16世纪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因为先进的航海技术而驰骋全球;18世纪的英国,因为蒸汽机技术而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上个世纪的美国,因为芯片研发和制造等核心技术,几乎垄断了整个网信领域。
我们已经成为网络大国,但同世界先进水平和建设网络强国的目标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这不仅使我国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上长期停留在“打工”的低端,也给网络安全和国家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比如,我国制造了全球超过70%的手机,但只有不到3%的手机用的是中国芯片;我国每年的芯片进口额为2000多亿美元,已超过了石油和大宗商品,成为第一大进口商品。造成这一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基础工业能力薄弱,不足以支撑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二是机制性容错、避错、纠错能力不足,包容失败、对冲风险等能力建设相对滞后;三是认知、思考和决策模式与信息时代的特征要求不相适应。严峻的现实反复证明,只有牢牢掌握核心技术这个“命门”,才可能成为竞争新规则的重要制定者、新赛场的重要主导者、新秩序的重要维护者,才能真正掌握网信事业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筑牢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基石,必须尽快走出一条核心技术突破的新路子。
增强核心技术突破的自信心和战略定力。真正的核心技术,花钱是买不来的,合作是靠不住的,引进也是走不远的,必须靠自主创新。我们要树立这样的自信,保持这样的定力,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成为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已经具备了核心技术突破的坚实基础和条件。只要我们横下一条心,就一定能够把越来越多的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坚定自主创新,但绝不是“闭门造车”,我们不拒绝任何人类文明成果,要进一步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国际创新体系,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竞争协作,在协同中创造,在开放中创新。
围绕核心需求选准核心技术的突破口。突破核心技术不能靠大水漫灌、一拥而上,要进一步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瞄准核心技术突破的创新标靶,比如先进的信息功能器件、微系统、开放物联等基础技术和通用型技术,网络空间测量和感知、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等非对称技术和“杀手锏”技术,量子信息、无人智能等前沿性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定好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同时,要加快实施面向2030年的若干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并选择其中的一两个工程做试点,探索新形势下举国体制的实现新路径。
统筹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成体系推进平台建设。一方面,加快推进战略性科技平台建设,按照大科学、大工程的思想,尽快设立网络空间国家实验室。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全球创新资源整合,利用当前有利时机,加快国际技术并购,在海外创新密集区域设立研发中心,提高自主创新的起点和水平。此外,还要积极扶持各类网信创新创业公共平台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为核心技术突破锻造扎实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氛围。
掌握核心技术突破的规律,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要尽快落实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各项举措,重点解决好成果转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网信核心技术突破不仅具有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到核心技术突破、再到产业化的一般规律,也具有速度快、周期短、风险大等特征。同时,长期以来我们还面临着“技术突破陷阱”,每当突破了一项核心技术,国外相关技术产品随即大幅降价,并以其质量、寿命、可靠性等优势,诱使我们放弃进一步推进转化应用和研发的努力,从而让我们陷入引进和路径依赖的“陷阱”。认识、掌握并遵循这些核心技术突破的规律,就要进一步提高政策的精准度,建立健全优先使用自主创新成果的激励机制和风险机制,探索构建创新链、价值链和产业链融合协同的研发模式,提高核心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效率和效益。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