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从大数据到大知识 葛新权:基于以上这种对于大数据的认识,我们就可以产生出来一些更深远的知识。知识是由人创造的,是人类大脑劳动的成果。你不“以人为本”是不行的,你不了解人的差异也是不行的。这个人再与众不同,你也要懂得尊重他,才能跟他合作。我觉得大数据和知识管理传递出的这种“尊重人”、“以人为本”的理念特别好。当掌握了这种知识和认识,你不管是当领导还是做群众,都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尊重、相互平等。
五、平等管理是企业知识管理发展的必然 KMF:您刚才从大数据谈到大知识,又谈回到知识管理,其本质都是尊重个体差异、尊重人,这让我们想到您在2003年就发表过文章谈到平等管理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必然趋势。
葛新权:对。我当时研究知识管理,提到了叫平等管理,定义了职责链的概念。我认为在任何一个组织大家的分工不一样、履行的职责不一样,我们叫职责链,每个肩负的职责不同,都是组织职责链的一个节点,两个相连的节点为一个链条。只有职责链中所有职责(节点),以及职责关系(连接两个节点的一个链条)都发挥作用,组织的任务才能完成。职责链概念把人与他的职责分离开,职责不同且有相互关系,但人是平等的。这有利于营造知识创新的文化氛围。比如说在大学,校长行使校长的职责,院长行使院长的职责,教师行使教师的职责,大家都是职责链中一个节点,大家的关系是职责链中的链条,大家协同工作才能实现大学功能,但在人的属性上是平等的。大家尽管职责不一样,但是应该互相尊重,知识创新与知识应用是平等的。
我认为未来知识管理的方向是追求有利于知识创新的平等管理,把职责跟人分离开。作为教师的我跟你校长是平等的,只是说在大学这个功能里面,我履行教师的职责,你履行校长的职责,大家都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各司其职,才能实现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作用。在一个城市里面,你当市长就履行好市长的职责,我当市民就履行好市民的职责,这个城市越来越好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而在以前,我们没有将人与职责、人与职责对应的知识分离出来,从而使职责的不对等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这也跟中国文化有关,在传统上有个误区,我在职责上管着你,我就管着你的整个人、你的其他方方面面我都要管。这种文化强调要管着你,现在应该注重开放,这样才能充分地让每个人在宽松的环境中、在没有压力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去创新。
所以无论做什么都要尊重人,尊重每一个个体,让大家有共同的目标,在矛盾中合作才能双赢。我觉得知识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尊重人,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激发人的创造性。
我们每个人对知识管理的理解不一样,我产生这种认识也是跟我的学科背景有关。
六、从经济学角度认识知识管理 KMF:您提到了学科背景,我知道您长期以来都在经济学领域进行研究和工作,那么想请您从经济学的角度谈谈对知识管理的认识。
葛新权:刚才提到过我们早期就和中国社科院的李京文、张守一等老专家研究知识经济,并且出版了一系列著作,如《知识经济概论》、《知识经济学原理》、《微观知识经济与管理》等。我的老师张守一先生生前一个很大的遗憾就是,他一直力主将知识经济的表述写入政府文件,但是一直没有实现。但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分享经济”,这其实也是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新事物,也体现了知识经营的理念。
我学经济学出身,从经济学介入到管理学受益还是蛮大的。我给学生讲课,我引用经济学的思想最多,因为管理都有一个实践问题,而经济学理论能帮着你把管理的思想提炼出来,我觉得有这个最有作用。因此我觉得经济学是非常重要的,经济学的基础打扎实了,对你从事社会学、管理学都非常有价值。
回到知识管理,我对于知识管理研究与实践的建议,就是你需要掌握一些经济学的知识。从我的研究来讲,你不能只看到企业与市场,你的企业不管知识管理怎么做,最后都是与国家宏观政策、国家经济走向密切相关。
所以我觉得不管做知识管理理论研究,还是在企业做实践工作,都要把自己的知识面打开一点,我觉得经济学就很重要。可以讲它是研究知识管理的基础,如果你经济学不是太懂的话,做知识管理应用和研究还是有局限的、甚至有时功亏一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