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F:您所讲的这就上升到文化教育层面了。
葛新权:我们做教育工作的都知道,现在中国继续教育的方向有偏颇,其实终身学习是对的,但是现在在大环境压力下大家都不得不热衷于考各种证。按说他博士硕士学士都毕业了,适应、胜任自己选择的相关专业岗位的工作是没有问题,当然在工作中需要学习新知识,但没有必要用考证要求,而需要结合工作实际学习新知识,这是终身学习的一个方面。,当然现在取消了很多考证,我认为力度还应加大。知识管理要求“干中学”很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兴趣选择的职业,在工作中通过努力他的事业就会成长。终身学习的另一方面,我认为是闲暇时间的自由学习,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有喜欢舞蹈的,有喜欢绘画的,有喜欢读书的,有喜欢旅游的,有喜欢运动的,等等,这样的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才有价值,提高国民素质素养、品质与爱好,,有利于提升国民生活态度与质量,有利于营造良好生态文化,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但是现在都是专业教育,都是考证,就有了偏差了,还影响到生活情绪与质量
所以终身教育应该是每个人喜欢什么就学习什么,提高自己的素养、提升自己内心的东西,不能太功利。
不仅继续教育如此,研究生教育也有偏颇。现在大学培养硕士博士,含金量确实有待提高。比如博士培养,我们强调创新,强化发表论文。结果,博士论文反映出在文献阅读与把握上不足,只了解还未必掌握了文献的冰山一角就创新,结论可想而知。用知识管理的角度来说,做一篇合格的博士论文,最重要的是要花几年时间阅读相关文献,真正全面了解、理解与掌握前沿,做到站在巨人的肩旁上从某个点上创新,得到的结论与认识才是有价值的创新,丰富发展理论,才能解决实际问题。我认为,博士论文应该是理论创新,现在情况是应用对策多且缺少学理支撑,由于阅读少,现状都没有搞清楚就创新,显然是靠不住的。
其实这些问题都可以回归到知识管理,用知识的思想来认识这些问题,在学习掌握应用知识中创造新的知识,在创造新知识中学习知识。
九、知识管理具有普适性 KMF:从您的角度来看,什么是知识呢?
葛新权:其实研究任何一个问题实际上都是知识应用与知识创新。我在跟我的导师张守一研究员在研究知识经济时,有一个基本观点:什么叫知识?我们认为人类大脑活动的成果才叫知识。自然界、社会上没有的,而是人类大脑产生的才叫知识,知识是人创造的。
我们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时产生的新观点、新方法、新工具、新模型、新理论等,这些都是知识;制定法律法规、制度与管理办法等也都是知识;制定的规划、计划,以及提出政策建议等也都是知识(产品)。不做知识管理的人,他其实也会遵循这样一个程序,而对于掌握知识管理的人来说,他会使这个过程更有序。我感觉学习知识管理的人,掌握了知识管理的理论、方法与工具,再去研究其他问题就比较专业,很到位,他更能抓住知识的本质,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KMF:所以知识管理具有普适性。那么您是如何将知识管理延伸到其他的领域的呢?
葛新权:在我们经济管理学院,并不是所有老师都专门研究知识管理,但是可以考虑如何将他们的学科专业与知识管理结合。比如研究营销的老师可以考虑在营销管理中哪些地方涉及知识管理问题,也可以反过来思考,哪些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可以用到市场营销研究当中。以此类推,所有的研究都是可以与知识管理挂钩的。
其实,回想过去我们小学上语文课,一篇课文学完了,老师问中心思想是什么?这一段的段落大意是什么?这其实也是知识挖掘,你首先要看懂,并理解,才能概括提炼出来。目前无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还是工程技术科学,统计推断是最基本、最有效、最普遍的方法,它就是知识管理与知识挖掘(发现)的方法,未来的大数据也是如此。其实在艺术文化领域,美与数,美与形的表达也有规律,知识管理也是有作为的。
还有一点,我们为政府部门做课题,遇到的最大挑战也是知识挖掘、知识发现。比如撰写一个报告,3万字、10万字对研究者是容易的,但是政府部门要求你提供精简版浓缩到3000字、1000字,甚至800字的核心内容,这就考验你归纳和概括的能力,你需要提取关键知识,把最核心的800字提炼和表达出来,并且让领导看明白,这一点其实很多人做不到。这是极致的知识管理应用,不仅体现在课题研究本身,还体现在对课题成果的高度提炼。
所以我觉得知识管理思想真的很有价值,可以运用于各个领域。而且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会有比较大的作用。无论我们做什么工作,都应该有知识管理的意识,应用知识管理的思想与方法,如同在法治社会具有法制意识一样。
十、关于知识管理研究 KMF:您如何看待当前的知识管理研究?对知识管理研究工作有哪些建议?
葛新权:当前尽管在专业目录中没有设置知识管理这一学科专业,但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目录中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下专门有知识管理的方向。但是研究知识管理与10年前比已经呈现良好的态势,许多大学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专业下培养知识管理研究方向的硕士、博士生。
由于知识管理具有普适性,从不同学科专业领域都可以研究知识管理,对所有的问题都能够运用知识管理来研究,形成不同的特点。有研究理论的,有研究方法、工具、模型的,有研究制度、政策的。
任何一个研究都应该针对理论与现实问题从自己所长出发,从不同角度来进行研究。比如说我们基地有研究基础理论,有研究制度,有研究方法技术。知识(产品)往往要汇聚集很多人的智慧。在这几年我们经济管理学院发表了10余篇顶级的A类刊物文章,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很多都是和知识管理有关。我从2008年开始在北京交通大学招收知识管理方向的博士研究生,从明年起也将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政府政策与公共管理系招博士研究生。这也是对于我们研究成果的肯定。
(完)
采访后记:北京知识管理基地经过1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本次采访中,葛新权教授从经济学视角对知识管理的解读、对大数据本质的认识、对知识管理普适性阐述及其儒雅的学者风范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采访适值葛教授的团队正在申报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智库)——绿色发展大数据决策实验室,即将进入现场评估阶段,在此我们也预祝他们顺利通过评估。
上一页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