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管理理论 >> 正文

管理学说的积淀、分道及特色

http://www.newdu.com 2018/3/7 《经济管理》2012年12期第176~183页 张国有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管理学说在积淀中生长、分道、比较,逐渐走向成熟。2500年前中国就有了至今仍在影响世界的管理著述,从那时开始,中国古代管理著述成就颇丰,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形成世界性影响。从文艺复兴开始700年来西方管理学说兴起,其中泰罗的效率研究是个里程碑,影响深远。近100年来在管理学说领域分道发展,学派丛生而成“学派丛林”;教科书内容衍生而成学科的“内容丛林”,管理学说因国情不同而带有国家特色,出现管理学说的“国度丛林”。特色是成功的标志。中国管理学说需要在解决中国问题、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成功的基础上显示出自己的特色,其优势取决于对本国的治理成效及对世界的贡献。管理学说的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21世纪,中国力求走在前列并呈现出中国特色。
       【关 键 词】管理学说 积淀分道 学派分化 内容衍生 国度特色
       【作者简介】张国有(1949-),河南孟州人,教授,北京大学国际经营管理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前副校长,研究方向为国际经营与全球战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100871
    管理学说的原始基础是人对群体活动的管理机制。管理活动伴随人类的诞生而起始,从来没有停止过,人们对管理活动规律的思考也从来没有中断过。而要将思考的结果表达出来并能够起指导作用,就需要经历较多的过程才能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例如,分析上一次狩猎的经验,使下一次狩猎更有效;分析上一次做针的过程,使下一次做针的数量更多;分析上一次军事进攻的教训,使下一次进攻更有效等等。如果将多次的经验、反复思考的结果,以及积累的方法转化成系统的知识,这可就需要更高的智慧和专门的才能了。管理学说就是对管理活动的系统性的认知和对管理机制的逻辑性的表达。管理学说可以是对某个领域的管理活动的认识和表达,如经济、教育、政治、科学、文化、军事、宗教、家庭等,形成不同领域、不同对象的管理学说,也可以是不分领域、一般性的理解和概述。我们通常看到来自西方国家的《管理学》,就是比较通用、阐述一般的管理职能、适用范围较广的知识体系。即使是通用的管理学,其背景通常也是经济和企业。所以,管理学说大多是以特殊的材料来锻造有管理特性的“产品”,再从中体现管理的机制。管理学说既有长期累积的过程,又有分别作为的领域,还有自成一体的逻辑。本文所说的管理学说的积淀、分道及特色,是从2500年前的中国管理著述开始,来阐述管理学说发展中某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2500年前中国就有了至今仍在影响世界的管理著述
    在中国,就目前的资料看,最早的管理著述是2500年前孙武①的《孙子兵法》②。孙武依据他的观察、思考及体验,写出兵战之法,但其中渗透着管理之道。之所以说它是兵战之法,是因为在其5900字中,孙武以谋略思维为经,以兵战进程为纬,从“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编织成“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等十三篇精辟的军事谋略。之所以说它是管理之道,是因为其文字谈的是战争,但内容多是组织管理方式、用人之道及战略策略。例如,《孙子兵法》中的军、旅、卒、伍的编制,后人注释说军为12500人,旅为500人,卒为100人,伍为5人,这就是一个组织的力量层次布局及组合。还有,“知地知天,胜乃不穷”、“择人而任事”、“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多算胜,少算不胜”、“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都是国内外专家所称道的管理思想。总起来看,《孙子兵法》的各种组织方式都是王者为了趋向意图、达成目标,进而配置各种资源,追求效果和效率的逻辑性的表达。就此而言,《孙子兵法》既是军事著述,也是管理学说。
    《孙子兵法》遗存甚久,流传甚广。《孙子兵法》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在中原地区流传,其后影响数代帝王将相及各种战事,直至现当代。《孙子兵法》在唐朝时流传到国外,受到外国统治者、兵家、管理者的普遍关注,先后被译成英、日、俄、德、法、捷、意等多种文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世界的影响更大更深远。英国元帅蒙哥马利主张世界上所有的军事学院都应当把《孙子兵法》列为他们的必修课。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后,据说美国总统布什桌上放着两本书,一本是《恺撒传》,一本是《孙子兵法》。日本企业“精工社”首先把《孙子兵法》的谋略思想用于企业管理,其后,索尼公司、本田公司、丰田公司等都在管理中灵活应用其谋略之道。另外,美国哈佛大学等美国大学的商学院也将《孙子兵法》作为教学参考内容列入MBA课程。
    《孙子兵法》之所以能成为管理学说,有三个基本点:一是《孙子兵法》对军事活动在管理上的系统性认知,具有知识体系的特征;二是《孙子兵法》对军事活动管理机制的逻辑性表达,具有文字表述的特征;三是《孙子兵法》的管理思想在非军事领域的传播和运用,具有深化应用的特征。从2500年来管理学说的繁衍及影响来看,《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见于文字的、以军事为背景且影响世界至今的管理学说中的经典。
    二、2500年来中国古代管理著述成就颇丰但未形成世界性影响
    《孙子兵法》之后的2500年中,大约有2000年的时间,涉及管理思想及实践的中国古代著述非常丰富,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出现在公元前500至公元前225年间的《周礼》,距今已有2230余年;出现在公元前106至公元8年的《管子》,距今已有2000余年;出现于公元前100至公元前80年间的《货殖列传》(《史记》的一部分),距今已有2000余年;出现在1065年至1095年间的《梦溪笔谈》距今已有910余年;初刊印于1637年的《天工开物》,距今已有370余年等等。从这些著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年前中国的先人对管理活动的思考,积淀下来许多珍贵的管理思想,支持并指导着后来的各种管理活动
    《周礼》相传是周公所作,后人考证认为是战国时代的著述。《周礼》收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代各国的制度,还有儒家的政治思想,形成一套官僚组织体系。《周礼》将周代官员分为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等六官,以天官职位最高。六官分为360职,各有执掌,并规定设置官员的级别和员额,职责分明。《周礼》反映了公元前4世纪前后中国相当完备的国家管理思想,这是中国政治领域最早且成就很高的管理著述。
    《管子》相传是春秋时期管仲所写,传世的《管子》是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订。《管子》记述的是战国中期至西汉前期某些治国论者的见解,经济领域记述的最多,涉及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其中关于富强之道要建立在国家统制经济之上,对物资和货币进行控制,通过国家经营和物价调节来增加财政收入等,许多见解都成为后世管理者治国治世治市的准则,这是中国经济领域最早且成就很高的管理著述。
    《货殖列传》是司马迁作《史记》时记述的先秦至汉初著名商人或家族的经商之道。涉及范蠡、子贡、白圭、猗顿、卓氏、孔氏等一些商家。例如,关于越王勾践的谋臣范蠡的经营理论和方法的记述,说范蠡注重年岁季节和市场需要、谷贱伤农和利害商贾中的价格调节、强调货物质量、提高货币周转速度等,用发展之策,行之10年,致使国富兵精民强,帮助越王打败了吴国。又如,关于战国时的白圭,记述他奉行“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的方针,提出权变和决断应作为经营者的素质,根据环境变化进行管理等。说白圭根据农业周期进行经营,每年成倍增加财货的管理方法,其经营原则是根据季节变化,抛出现货,换取行情疲软而又预期上涨的货物;减少耗费,降低成本;网络人才、与人同甘共苦等。货殖的意思就是经商。《货殖列传》是中国商务领域最早且实例丰富的管理著述。
    《梦溪笔谈》是宋朝沈括的著述,是科学与管理思想的汇集,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学、工程、文学、史学、音乐、美术等各领域的发现、发明,以及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记载了冶炼的方法和毕昇发明活字印刷的过程,还记录了修复宫室的管理机制。对于此事,书中说道,北宋真宗(公元1008-1016)年间,京都失火,宰相丁渭负责主持修复宫室的任务。因取土距离太远,丁渭组织将几条街道挖成渠道,将取出的土烧成砖瓦,再引汴水入渠,由水路用竹排木筏运进建筑材料。待宫室修成后,将建造中废弃的渣土砖瓦等,回填渠道,修复路面,恢复街道。这种办法,既便利地修复了宫室,又节省了大量的钱财。这是在大型工程领域进行系统管理的典范。沈括晚年在润州(今江苏镇江)建梦溪园,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的问题及对策记述成书,取名《梦溪笔谈》。可以说,《梦溪笔谈》是中国综合性领域较早的具有百科全书式的管理思考和进行系统思维的管理著述。
    《天工开物》是明朝宋应星的著述。虽初刊于明朝崇祯10年,但其后有刻印本、铅印本等多种版本。《天工开物》记述了中国古代各地农业、手工业生产的技术和管理。包括谷类、棉麻栽培、养蚕、缫丝、染料、农产品加工、制盐、制糖、制造砖瓦陶瓷、钢铁器具、建造舟车、炼铁炼铜、石灰、硫磺、榨油、制烛、造纸、五金开采和冶炼、兵器、火药、颜料、曲药制造、珠玉采琢等二十余类产业产品的技术及管理问题。《天工开物》是中国较早的基于产业产品领域进行技术分析的管理著述。
    除上述的政治、经济、商务、系统、技术等领域的管理著述以外,还有散见在各种著述中的管理思想、大型工程中的管理技术和专门领域的管理等。如《尧典》、《论语》、《盐铁论》、《内经》,长城工程、大运河、都江堰等工程,以及盐铁酒茶专卖、海外贸易、度量衡制度、科举制度、会计制度、仓储、漕运、邮驿、行会等专门管理,都显示出中国古代深刻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积淀成中国各行各色的管理学说和见解。这些管理学说及见解,在不同的领域,大多成为中国人进行管理时的指导思想,影响着中国几千年来的管理活动。随着丝绸之路将与商品有关的中国管理思想也带到了国外。但由于文字、地域、交通、信息、小生产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没有后来的类似于西方的资本主义兴起和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中国的管理思想难以进行广泛传播,除儒家国度外,难以形成世界性的影响。资本主义的兴起、工业革命、工厂作业等,为管理的独立化、为管理内容的精细研究、为管理学说的传播创造了市场和技术基础。英美等西方国家得天独厚,走在了前面。
    三、700年来西方管理学说兴起,泰罗的效果效率研究影响深远
    从公元14世纪以后,大概自中国明朝开始,西方管理学说逐渐兴盛。这种状况得益于反封建的文艺复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工场生产的集中性规律性,以及商品交换推动的城市繁荣等,反映技术进步和西方民主的管理著述逐渐出现。现在的西方世界认为,当时涉及管理并有代表意义的有两本著述:一本是在1532年(中国明朝嘉靖年间),意大利马基雅维里(Nicolo Machiavelli)的《君主论》出版。《君主论》从君主角度研究了国家治理和政治谋略,主要从国家君主管理者的角度阐述国家管理问题;另一本是在1776年(中国清朝乾隆年间),英国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国富论》著作面世。《国富论》主要从国民的角度研究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运动过程及其经济管理,尤其以制针业为背景进行劳动分工的论述,亚当·斯密认为,专业化和劳动分工提高了工人的技巧和熟练程度,节约了工作变换的时间,促进了机器的使用,所以可以大大提高生产率。亚当·斯密对社会分工及管理效率的分析,被当做他对管理思想的杰出贡献。尽管《君主论》、《国富论》是当时政治、经济领域中具有代表意义的管理思想,但大多是指向宏观管理领域的研究。在微观管理层面上,远不及后来美国泰罗的研究所带来的影响。
    美国工程师泰罗(Frederick Winslow Taylor)作了许多工厂、工序、工作时间等方面的研究。而其代表性的著作《科学管理原理》于1911年出版,这是在工业革命后,以工厂企业为基础,以提高作业效率作为研究对象、将效率效果作为专门领域进行系统研究的专门著作。泰罗从工厂管理者的角度,以工程师的素质从事工人工作的时间研究、动作研究,极力追求标准化、程序化,提高工作效率。结果,他用科学理念和标准方法把一个工人平均每天装运生铁的数量从12.5吨提高到47.5吨,企业效益和工人收入都得到显著提高。泰罗的一系列研究对后世影响很大,西方世界称其为“科学管理之父”。
    泰罗采用科学方法对流程和管理效率进行分析,在其后的100年中,一直有其他学者继续进行研究,也有许多企业和机构不断在使用,且仍有成效。例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美国联合邮包服务公司(United Parcel Service,UPS)在提供邮运业中最快捷运送服务的时候就采用泰罗的标准化办法,使UPS公司高效率运转。UPS公司的工程师仔细地研究有关运送效率效果的每一个细节,对每位司机的行驶路线、其中的红绿灯、停车行走以及中间喝咖啡、上厕所的时间,都进行了研究,对每种送货、暂停和取货活动都设立标准,这些数据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到每位司机每天工作的必须遵守的工作标准和程序。这些程序是:当司机接近发送地点时,就要松开安全带,按喇叭,关发动机,拉起紧急制动,把变速器推到1挡,以便为送完货后启动离开做好准备。然后,司机从驾驶室出溜到地面,右臂夹着文件夹,左手拿着包裹,右手拿着车钥匙。看一眼包裹上的地址把它记在脑子里,然后以每秒钟3英尺的速度快步走到顾客门前,先敲一下门以免浪费时间找门铃。送货完毕后,他们在回到卡车上的路途中完成登录工作。这一系列严丝合缝的动作,使每位司机每天可取送130件包裹。而美国另一个公司,联邦捷运公司(Federal Express)平均每人每天只能取送80件包裹。联合邮包服务公司是当时运送效率最高的公司之一。
    联合邮包服务公司实行动作研究及标准化作业距离泰罗管理时代已经有80多年了,利弊共存,其当时的弊病,如紧张、单调、乏味等现在也存在,这种环境下,职工的辞职率比其他工种要高一些。这种情况说明,过去的管理学说所积淀的理论和方法,尽管过去了很多年,面对的环境和人群也有了很大变化,但仍然具有生命力,仍然在指导着现在的实践。
    1911年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的出版,被西方世界认为是科学管理领域的里程碑,自此,管理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作为独立的学问对象逐渐被竖立起来。1911年也被视作科学管理开端的标志年留存下来。所以,100年后,2011年被看是现代管理学说100年的纪念年。
    四、100年来管理学说领域分道发展,学派丛生,学科内容丛长,众说纷纭
    在泰罗之后的100年里,管理学说领域学派丛生,形成“学派丛林”。在近100年的进程中,不同国家的学者、企业家、领导人贡献了自己重要的管理著述和见解。例如,与泰罗同时代的法国的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德国的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的《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等著述,开辟了管理职能、科层组织等领域的系统性研究。其后,接连出现了在管理上强调科学方法的科学管理思想、强调实践经验的经验管理思想、强调人的重要性的行为管理思想、强调数量化的定量管理思想、强调整体因素的系统管理思想、强调环境因素的权变管理思想、强调职能因素的过程管理思想、强调质量哲学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强调环境变化与时同进的学习型组织的管理思想等。管理思想领域百树争长、多姿多彩。这种状态,美国管理学家孔茨(Harold Koontz)在1961年就发表过论文“管理理论的丛林”,认为管理学进入“丛林时代”。当时,他把出现的管理理论归纳为6个学派。但时隔20年,1980年孔茨又发表论文“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这时,他把管理理论归纳为11个学派。从1980年到现在,又有30年过去了,现在,又出现了“全球管理学说”、“社会责任学说”、“网络管理学说”、“虚拟管理学说”等,丛林状态不但没有减弱,至今仍然强烈地存在着,并有加密的趋势。管理学说的“丛林状态”引起百家争鸣,使各样人等从不同的角度去触摸和分析“管理”的各个部分,更加多角度地认识管理领域,并力求指导实践。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学术发展绝对是个好事情,我希望学派上的丛林状态继续下去。
    100年来,除学派丛林之外,管理学的学科内容也在丛生丛长,越来越庞杂,现在还在继续扩展,由此形成“学科内容丛林”。我们看到,现在的管理学教科书是在不同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地向职能领域扩展,向各种技术方法延伸。举例来看,现在的管理学教科书的基础体系是以职能结构为主的体系。这种体系源于90多年前法国的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在他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中提出了管理14条原则和管理的计划、组织、命令、协调、控制的五种职能。随后,管理学说的职能布局一直存在,只是职能的多少详略有所不同。近些年,美国的管理学教科书多数将其归纳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项职能。在美国教科书的主导下,几乎全球的管理学教科书都照搬、沿袭这种职能构架。问题并不在于四项职能是否可以作为管理学的构架进行布局,而在于管理职能所涉及的内容五花八门,无边无际。例如,在“计划”职能中,包括了预测、决策、战略、目标、规划、计划、环境等六项内容,现在还在扩展,将全球化、社会责任等加在其中的环境部分,几乎将决策分析、战略管理、规划计划等涵盖其中。在“组织”职能中,包括了职位、结构、规模、层次、人员招聘、待遇、培训、劳资、文化、变革等,几乎将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等涵盖其中。在“领导”职能中,包括了行为、群体、动力、激励、引导、授权、沟通、协调等,涉及了大量的行为科学的内容。在“控制”职能中,包括了差异、不确定性、过程、测量、信息系统、计划替代等,涉及了许多控制论的内容。管理学的四项职能涵盖了与管理沾边的各个分支领域。在管理学教科书里,既有学问的大树,还有灌木、地草,繁杂地搁置在一起,无边无际,茫茫然的一大片森林。随着经济、社会、科技、全球化的发展,还会有新的内容加进去。学科内容的丛林越来越严重。这就是100年来积淀下来的管理学教科书占统治地位的内容状态。
    就科学体系而言,建立起一个学说,其内容相互之间是个有机联系,增一项即为多余,减一项即为缺憾。现在的管理学教科书内容结构,增一项不觉得多,减一项不觉得少。其原因在于分块扩张、个别成体,弱化了活动之间关系的分析,缺乏管理机制的研究,很少进行管理理念的提炼,除了大量堆积职能领域的管理方法外,至今没有一个合理的、系统的、令人信服的管理学教科书内容体系,管理学说的基础体系还是在技术手段领域徘徊,远没有达到内在的有机联系的结构状态。从这个角度看,学科内容的丛林状态并不是好事情,应当尽早结束。管理学教科书的内容体系应当向管理的使命、理念、规则、过程、成本、效果、评价等方面转移。
    五、100年来,管理学说因国情不同而成国家特色,也呈现出丛林状态
    还有一种管理学说丛林,即管理学说因国情不同而形成管理学说的“国度丛林”。在20世纪,美国学人在管理学领域似乎贡献更大。依照这种状态,人们通常把20世纪看做是管理学说的“美国世纪”,其学说综合起来可以称为“美国管理学说”,即适合于美国这样的环境的美国式的管理学说,是以市场机制为核心、高科技领航、全球竞争的管理理论与实践。在20世纪里,美国式管理曾受到苏联、日本等国家的挑战。
    苏联从1929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全面实行集中性的计划管理,企业按政府计划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由于政府的作用,整个经济显示出稳定发展的气势,计划机制支持了苏联长期的经济、技术、社会的发展,显示出了生机和活力。1929-1933年自由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危机,苏联的模式为资本主义世界竖起了一个新样板。美国政府后来采取的政府干预经济的办法,也是受了苏联样板的启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主德国、匈牙利、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相继实行苏联式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也实行了苏联式管理。应该说,苏联在那个时期为世界贡献了一整套计划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形成了“公有制、计划管理、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阵营”等特色的“苏联管理学说”,在一个时期里,“苏联管理学说”成效显著。由于党和政府的官僚化、计划经济的缺陷没有得到及时纠正,不重视民生、民权、民有,党内分裂、加之苏联国内外矛盾的积累和美国的演变战略的奏效等,导致苏联共产党下台,苏联解体,苏联管理学说对美国的挑战不复存在。但后兴的俄罗斯转型市场经济,现在仍然是个实力、潜力很雄厚并能影响世界的国家。俄罗斯经过调整之后,可以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找到适合于本国的管理机制。不管如何发展,其管理理念和机制和美国不会一样,会创造出新的“俄罗斯式的管理”。
    日本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80年代,经济快速发展,这30年时间,包括全面质量管理在内,在国家层面和企业领域相继形成有特色的“日本式管理”,建立起一套“市场经济、政府作用、企业基础、武和文化”的日本管理学说,在效率效果方面引起世界的极大兴趣。后来,由于日本经济长期停滞和美国高科技、服务业、虚拟经济的发展,“日本管理学说”相对逊色。尽管日本进入滞缓发展状态,但日本创造的支持日本经济社会发展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仍然具有独特的价值和现实意义,仍然是世界十分关注的管理思想。对于资源缺乏的岛国,又有两次世界大战的经历,其民族特性及年轻一代的文化将影响其未来的管理思想和效果。无论怎样,日本的管理学说也不会和美国完全一样。新的“日本式管理”在中国稳定发展的情况下如何带领日本走向繁荣,这对日本是个挑战,也是世界性难题。
    除俄罗斯和日本外,这里还想说说欧洲。欧洲是个神奇地域。和美国相比,英国、德国、法国、荷兰、意大利、瑞典等国的企业管理和国家管理带有一种经典的欧洲风格,尤其是德国,其管理以守法、严谨、求实、效率著称。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欧洲协作趋势发展很快,体制上从西欧共同体发展成了欧洲联盟,后来实行了统一的欧元机制。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的模式,具体反映了国家联盟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共谋发展和进步的态势。“欧盟式管理”基于“爱好和平的国家、共同发展的愿望、平等协商的机制、多元文化的协调”等,为盟制国家奠定了基础,为“盟制管理学说”做了开创性的探索。欧盟模式是世界上从未有过的了不起的事情。尽管其发展的道路上面临各种挑战,包括目前的欧债危机等,但欧盟国家创造的“欧盟管理机制”可以带领欧盟继续前进。欧盟国家处于市场体系,但其管理具有特色,其管理思想体系和管理机制前所未有,是管理学说“国度丛林”中的一棵奇特的大树。
    20世纪,除欧盟、日本、苏联(俄罗斯)之外,印度也是个很有特色的国家,印度的经济强盛将积淀出自己的管理学说。东欧、北欧、非洲、亚洲、澳洲等许多国家或地区都在依据国情积淀自己的管理思想。管理学说的“国度丛林”也会越来越茂盛。我很欣赏这种丛林,因为它不至于崇拜一个国家,它可以为世界提供不同的管理之道,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但相比之下,20世纪管理学说的国家丛林中,个头比较大还是美国。这和美国的人才、经济、科技、视野、成就有关。有些人说20世纪的管理学说是“美国世纪”,有其一定的背景依据。
    六、中国管理学说需要在解决中国问题的基础上积淀出自己的特色
    进入21世纪,美国的形象有些变化。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美国生出的世界金融危机、美国出售的充满高科技大批量的武器装备、美国回过头来的贸易保护等等,越来越多的重大事件使许多人开始反思美国的世界观、国家利益、管理学说和管理机制。用美国以往的经验、规则、理念来协调世界还行不行,疑问越来越多。中国是发展中大国,在前进的道路上,需要借鉴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发展经验,在管理上,经常会遇到坚守、选择、速度等三重问题的挑战:即一是本国以往的理念、规则和经验哪些需要继续坚守?二是别国的理念、规则和经验哪些对自己有利?三是整个世界都在快速发展、本国矛盾层出不穷的条件下,有无可能以最快的速度作出坚守与选择的决策?其中,对美国等典型国家的理念、规则、经验的选择就是挑战之一。
    从1840年开始,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阶段,至今已有170余年时间。近代以来,由于中国的社会动荡,缺乏稳定的环境来积累和梳理经验,来积淀管理学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创造了积淀自己的管理学说的可能条件,但由于百废待兴、急于追赶,出现了盲目学习苏联、急躁冒进、运动不断的局面。其中曾经有过的民主改革、一长制、“鞍钢宪法”、工业七十条、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大庆精神、大寨经验等,都是当时的创造。尽管有不少的毛病,但这是那个历史阶段的管理理念和规则,现在我们应该给予冷静客观的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到今天,中国的经济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成为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国家。中国总的趋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纵观60余年,尤其是近30余年的发展,中国管理遵循的既不是“苏联学说”,也不是“美国学说”,更不是“日本学说”,也不可能是“欧盟学说”。中国以我为主,博采众长,遵循的是自己的“中国学说”。
    问题是中国式的管理学说是什么,现在还讲不太清。一些学者在探讨“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等,有了许多长篇大论,但还是讲不清。为什么?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还没有建设成功,因为管理的“中国学说”需要时间,需要积淀,需要验证。“中国管理学说”需要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需要成功。因为“特色”是成功的标志,管理学说是成功的积淀。举个例子,我们希望这棵树结出的苹果是全红的,但长出来的却是半红的,其品种、土壤、光照、气温等只适合于半红苹果的成长。这时,我们只能说其特色是“半红”,而不是设想中的“全红”,其所积累的经验是“半红”的经验。如果想得到“全红”的结果,那就继续辛勤努力,进行实验,直到有了稳定的“全红”结果,探求到了其中的规律。这个过程对“全红”管理学说提供了支持和验证。再举一个例子,1949年以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了28年的革命,成功之后,总结的模式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中国革命的特色,是不同于俄国经验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创造,这时中国革命道路的学说才有了自己的特色。回到现在,我们现在所讲的“中国特色”大多是基本设计,例如,最大的特色是“社会主义”,究竟如何在企业、国家、社会层面进行社会主义管理,还需要探索,从基本面来看,目前还不具备系统成功的事实。就这种情况看,“中国管理学说”目前具有局部的经验,还需要长期的整体的成熟。随着中国发展的成功,“中国管理学说”会水到渠成。
    美国担心中国的世界性管理优势的出现,所以,“中国管理学说”成了美国潜在的挑战。只要中国成功强盛,有特色的“中国管理学说”就会形成。20世纪的管理学说是“美国世纪”,21世纪的管理学说是谁的世纪?这是全世界所关注的问题。这不在于怎么说,关键在于“对象的治理成效”,即谁能更有成效地解决21世纪的问题,谁能首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谁就将引领21世纪的管理。苏联、日本都曾在一段时间里起到这个作用。但要想在21世纪长期领航,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困难的事情。
    我们希望“中国管理学说”能够放眼世界,但首先关注的是中国,首先解决中国问题。解决了13亿人口的富裕、平等、和谐发展、幸福生活的问题,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其积淀的管理学说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21世纪的问题是世界各国能否和平相处、和谐发展的问题。霸权观念、独国利益、短期思维、军事手段等,难以解决21世纪的挑战。而“政府市场、和而不同、整体架构、协商共议、以民为本”等,比较符合未来的趋势。中国具有这方面的潜质,“中国管理学说”有可能在这方面做出贡献。但可能不等于现实。只有能够面对21世纪的各种挑战,将政党,政府、官员、企业治理好,民众具有高尚的品格、自律的能力和生活品质,经济、技术、社会、文化、环境等和谐发展,这个“对象的治理成效”所奠定的管理学说才有资格引领世界。当然,我希望中国能够在21世纪走在前列,并能在世界水准、中国文化的基础上,积淀出“国度丛林”中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说。
    注释:
    ①孙武,亦称孙子,字长卿,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生于公元前535年左右。
    ②《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孙武所著。成书约在春秋战国之交,共有十三篇内容,计有5900多字。
    【参考文献
    [1]孙武.孙子兵法[M].罗克祥编译,京华出版社,2005.
    [2]孙武.孙子兵法[M].刘仁译注,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3]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M].企业管理出版社,1984.
    [4][美]路易斯·戈麦斯,梅西亚·戴维·鲍尔金,罗伯特·卡迪.管理学(原理、案例与实践)(第3版)[M].詹正茂主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5][美]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黄卫伟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6][美]施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第九版)[M].郝国华、金慰祖、葛昌权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
    [7][美]达夫特(Daft, R. L.),马西克(Marcic, D.).管理学原理(第7版)[M].高增安、马永红、李维余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Tags:管理学说的积淀、分道及特色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