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管员交往监督机制,促进教育正常发展。管理者与教职员工之间的交往关系应是一种相互监督的关系。在相互监督中,员工对管理者的监督却是异常艰难,因为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常常处于不对等地位。只有建立员工对于管理者的监督机制,才能有效防止管理者失职、腐败和权力为私利左右而滥用,形成教育中合理的管理机制、决策机制和运行机制。员工对管理者的监督应制度化,管理过程与内容应尽可能地公开化、透明化,应确立员工参与管理机制,建立员工对管理者的制约机制,最后应建立民主机制。民主是监督的最好方式和最终保障。形成民主的运行机制和办学体制是教育的内在要求,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现代管理的基本取向。随着民主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才会逐步发展和走向成熟。
构建校际交往协作机制,促进教育平衡发展。学校发展的不平衡将导致教育不公,这就需要学校之间的协作来促进学校之间的协调和平衡发展。构建校际交往中的协作机制,第一是校际交流学习机制,共同进步与提高。第二是帮扶机制,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应出台政策,制定有效措施,支持和鼓励发展较好的学校支援和帮扶发展相对落后的学校。第三是学分互认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形成教育的优胜劣汰机制。第四是学校联盟机制。学校之间可以自愿组建联盟,就有关问题开展有力协作,促进学校之间的交融和一体化。第五是学校联合行动机制,应对共同的挑战,解决共同的问题,推进共同的计划,倡导共同的价值,维护共同的关切。
此外,还要构建家校交往联络机制,促进教育家校融合,教育需要家校合作,只有家校合作,家庭教育有效支持学校教育,二者有机融合,和谐一致,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教育正向协调发展;构建学校与社会交往共生机制,学校与社会之间存在着相生相赖的共生共长关系,要依靠社会力量办学,按照社会需要培养人才,形成校社合作办学机制,社会参与教育机制,学校服务社会机制,从而达到教育的理想状态。
(作者:安世遨,系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交往理论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12CKS020];贵州大学文科重点学科及特色学科重大科研项目“对话理论及其在公共行政中的应用研究” [GDZT201404])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