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实现这一目标,发挥好绿色金融的作用是题中应有之意,发展绿色金融已经成为新时代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助力经济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
发展迅猛 态势良好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绿色金融发展,绿色金融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碳金融产品等绿色金融产品,以及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等,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大幅提升。
在绿色信贷方面,截至2017年6月末,我国21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余额达8.2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9.0%以上,业务范围涵盖绿色交通运输、工业节能节水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等产业。在绿色债券方面,我国绿色债券市场于2015年12月正式启动,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锐不可当。2017年,我国境内外发行绿色债券合计2512.14亿元,占全球发行规模的32.16%,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
与此同时,绿色金融助推绿色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已经显现。一方面,绿色金融资金支持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发展,环境效益显著。截至2017年6月,按我国21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的支持资金比例,预计可年节约标准煤2.2亿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4.9亿吨。另一方面,绿色金融也成为金融业的新利润增长点,不但从风险收益角度改善了资金的行业配置效率,还有助于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以绿色信贷为例,其资金成本不高、违约率较低,生息资产的平均收益率不低于平均水平,已成为银行的优质资产。
优化资源配置效力正显 金融是现代经济和资源配置的核心,当前,绿色金融优化绿色产业资源配置的效力正在显现。
绿色金融积极助推绿色产业发展。通过绿色信贷、绿色股指、绿色保险等金融工具,引导社会资金进入重视环境保护的企业、再生能源或新型能源企业、绿色节能型企业等经济单元中,在考虑环境成本的前提下促进社会资金的优化配置。同时,绿色金融的资金引导,也将有效促进传统高污染、高能耗行业的绿色转型和绿色技术创新,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大力度推动清洁技术升级改造。目前,我国已有多家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为绿色行业提供资金支持。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截至2017年12月末,该行的绿色贷款余额超过1.1亿元,累计承销各类绿色债券17只,募资高达1166亿元。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