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当今世界各类要素资源和人类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国家中心城市位于当前我国城镇体系的“塔尖”,居于国家战略要津、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国家形象。国家正式印发实施《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标志着中原城市群和郑州的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了向全国乃至全球城市体系中更高层级城市迈进的新征程,为我省集中优势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聚焦全球城市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新标杆,立足郑州现实基础、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化提升。
注重创新驱动发展,打造科技创新基地。从发展趋势看,后金融危机时期,国内外主要城市针对过度依赖外部要素流动、经济结构虚拟化外向化等问题,均将创新作为驱动自身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快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的龙头,要顺应中心城市由资源、商品、资本流量枢纽向知识、信息和人才流量控制节点转变,城市体系组织纽带由“全球生产网络”向“全球创新网络”升级的趋势,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集聚资本、人才、技术等高端要素,强化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和全面开放创新,加快实施创新龙头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大型研发机构引进和“双创”基地(平台)建设工程,谋划筹建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打造中西部地区创业创新高地,增强对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领域的引领作用。
注重产业融合跨界,建设枢纽经济高地。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推进,产业内和产业间的边界日渐模糊,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经济迅猛发展,推动和引领制造方式变革和产业链、价值链重塑。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要充分利用区位交通优势,将发展枢纽经济作为培育新经济、增强新动能的关键,加快提升国际航空枢纽、全国铁路枢纽和公路枢纽功能,完善以航空、铁路为骨干,高等级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支撑的立体交通集疏网络,强力推动四港联动、多式联运,健全“一单到底、物流全球”的软硬件系统,建设集生产、贸易、物流、金融等于一体的市场化专业化枢纽经济平台,大力发展航空经济、口岸经济、高铁经济等枢纽偏好型产业,引进积聚新一代智能终端、精密机械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飞机及零部件制造等关联产业,以枢纽经济发展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动能转换、发展空间拓展,带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
注重文化融汇创新,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历史文脉是城市的灵魂,体现一座城市的文化积淀和独特气质。郑州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八大古都之一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打造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国际文化大都市,要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做好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和郑州商城遗址等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加快实施郑州商都历史文化区等一批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做强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国际少林武术节、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嵩山论坛等文化传播品牌,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实施“文创+”行动,打造具有浓郁中原特色、鲜明历史和民族特点、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文创品牌,树立郑州国际化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