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与品牌是一个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成果的集中反映,打造中国品牌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中国产品“走出去”的重要一步。如何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知名品牌,是当前中国产品“走出去”面临的重大课题和艰巨任务。6月24—25日,由山东省社科联等单位主办的“山东社科论坛——质量强省与品牌建设研讨会”在山东工商学院举行。与会学者围绕品牌建设的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研讨,探索中国品牌的建设路径。
品牌建设关乎民族发展 品牌是产品技术、品质、价值和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反映和重要标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提出,据统计,全球共有8.5万个品牌,其中著名品牌所占比例不足3%,却拥有世界40%以上的市场份额。今年4月,国务院批复国家发改委《关于设立“中国品牌日”的请示》,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这一举措彰显了国家对品牌建设的高度重视,标志着我国品牌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品牌建设既是当前推进供给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的战略抓手。”侯云春表示,虽然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质量以及效益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我国的品牌建设与经济体量不匹配,成为了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短板。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沈卫星也认为,品牌建设是我国参与现代国际市场竞争的必经之路,是提升国家和地区软实力的有效手段。树立有质量、有信誉、有知名度的品牌,不仅事关当代国家实力,也关乎未来民族发展。
中国品牌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新动力。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谢京辉表示,在一带一路建设上,中国品牌是名片,代表着国家形象。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中国品牌制造者应该有所担当,以高标准、高质量确保品牌产品质量,让各国人民满意中国品牌,消费中国品牌产品。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