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班官员锐减应成自净契机
任小康
时值各高校EMBA秋季班招生季,记者调查发现,今年不少高校EMBA班的招生情况不如往年,一方面EMBA班的培训价格不菲,另一方面,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政府官员和国企高管报名EMBA班的人数明显下降。(6月30日《北京青年报》)
“八项规定”开启的蝴蝶效应,正在让包括白酒、演艺等多个行业回归常态,这无疑令人欣喜。很显然,官员热捧EMBA也不是什么好事。
200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了北大、清华等30所大学试点开办EMBA教育,由此在我国开启了EMBA教育的先河。然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国内已有64所院校开设EMBA教育,但很多院校的EMBA教育似乎并没有实现提升企业管理者领导力的初衷,不过是孕育了一个畸形的“圈子文化”,变成了官员、富豪和明星们的桑拿群、高尔夫群。据称,某商学院对副局级干部全部免学费,其目的无非是把这些官员作为招生的金字招牌,使其作为政商联姻的平台。
诚然,对于个别经济战线的官员而言,学习一些企业管理的知识并无不妥,但一个EMBA班上超过十分之一的学员是官员,则让EMBA教育偏离了学习本位,官员要么充当学校招生的“形象代言人”;要么为了个人的“混学历”寻找晋升的垫脚石;要么就是为了和商界牵上线,为权力寻租找机会。官员的参与,成为搅浑EMBA这潭水的最直接因素。
毋庸讳言,在我们的公共语境中,随着EMBA的门槛一次次被降低到了只剩标价牌的时候,EMBA也就难免成为一个“被毁掉”词语。其实,从国外的EMBA教育来看,其招生、授课都有严格的制度限制,真正为企业成长培养了一批急需的管理人才,而不是靠读书拉关系、傍人脉来获得企业发展的动力。
正如上海交通大学品牌研究所所长余明阳所言:“教育应有其独立的使命和信仰,不应该去迎合世俗的浮躁和功利,EMBA的未来首先是要回归教育的本源”。EMBA班上的官员变少了,一方面会让那些抱着投机目的的商人减少;另一方面,也会倒逼院校把更多精力放到学习本身上去。我们期待,国内的EMBA教育能在强化监管、经营透明化等方面多下功夫,使其恢复作为一项教育产业的健康性质,从而进一步切断依附在它身上的官商利益勾连。
微声音
@人民日报:《学点哲学,洞察大势》:今日中国,各种思潮竞逐,你方唱罢我登场;各种观点纷纭,乱花渐欲迷人眼。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前进的指南,作为领导干部,要花繁柳茂处拨得开、雨骤风狂时立得定,正需要学一点哲学。
@京华时报(微博):《“停电禁烛”是权力踩过界》:“停电禁烛”或许正可作为一个新的成语,写进我们的语汇库,多年以后的语文课本上,它的后面会跟上释义:形容一种过分简单粗暴、不顾他人感受的问题处理方式。
@南方都市报:《“黑”“腐”兼治,基层反腐任重道远》:打老虎与拍苍蝇惟有齐头并进,“对腐败零容忍”这句豪言壮语才会散发出光辉,民众的福祉、社会公平正义才可以看得见的方式得以彰显。
本文来源:华商网-华商晨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华商网http://www.hsw.cn/
Tags:EMBA班官员锐减应成自净契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