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观点 >> 正文

促进乡村振兴的路径机制

http://www.newdu.com 2018/3/9 大众日报 孙华臣 参加讨论

    农业发展应向深度融合要效益、向生产迂回要效益,促使产业链条更加完备、功能业态更加丰富、利益联结机制更加紧密,背后靠的是载体平台、组织模式、技术人才等的综合发力。依托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公私合营、企业经营、集体经营、入股经营等农业经营方式,促进提升农业经营的规模效率和范围经济,不断提高农业经营专业化、集约化水平。鼓励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参与农业生产开发、社会资本下乡参与新农村建设、智力资本下乡参与农民成长帮扶,向农业输入现代理念、先进技术、优势要素,深入挖掘农业生产经营潜力,打开城乡产业对接通道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空间,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积极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发挥供销社为农服务专业化优势,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广“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技协会等)+种养基地+农户”模式,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规模化经营+规模化服务”,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和综合产出率。
    通过技术进步升级,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实现乡村振兴“效率性提升”。
    无论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之路;无论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还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最终都要走效率提升的路子,这离不开科技创新、离不开技术进步,尤其在现代化建设的短板领域,“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的边际作用会更加突出。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应紧密结合农业供给侧改革,统筹配置政府政策和社会资源,聚焦农业科技发展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通过技术进步深化农村资本和劳动力要素的有机构成,着力优化资源利用方式和要素配置方式,提升农业价值链、延伸农村经营链、拉长农民收入链,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依托高新技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全面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应紧紧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主线,培育搭建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等创新载体,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手段,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战略,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云农场等智慧农业,实现“农产品进城”和“网货下乡”双向流通,促进农业产业链向研发销售、品牌培育、标准制定等环节延伸,加快构建符合现代化经济体系特点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通过环境营造优化,释放战略实施新红利,凝聚乡村振兴“广泛性共识”。
    实现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重大战略,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通过发展理念、政策扶持、政绩考核等多维度引导,汇聚各方资源力量向乡村振兴聚焦发力;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培育形成促进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要不断加强党的领导,持续提高政治站位,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桥梁纽带,培养打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人才队伍,夯实乡村振兴的政治基础、群众基础;要深刻理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义,着力构建观念认同、价值认同和行为认同,着力优化乡村发展的政策环境、生态环境、文化环境,形成“最大公约数”;要将乡村振兴实现程度纳入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鼓励地方政府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更加注重和谐共赢、更加注重民生改善,晋升考评突出同步协调、突出包容普惠、突出共建共享,构建政府重视、民众支持、举措到位的乡村振兴大推进格局;要通过政策制度的有效安排,促进实现乡村振兴的帕累托改进,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整体跃升,提升农业发展品级、丰富农村发展内涵、增强农民发展体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最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性均衡。
        (作者系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规划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促进乡村振兴的路径机制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