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观点 >> 正文

完善中国“城市群”治理

http://www.newdu.com 2018/3/14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王佃利 参加讨论

    以跨越治理为理念走向
    近二十年来的城市群治理政策,并没有停留在发展远景的宏大描述上。在此过程中,“城市群”在政策话语体系中经历了由模糊到明确的演变历程,它的发展带有鲜明的政策引导倾向。
    行政驱动是中国城市群治理的显著动因。改革开放带来城市样态的巨大变革,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社会资源向城市的集聚是中国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根本原因。但中国城市群的产生发展并非仅仅受到资本力量逐利性的引导,行政力量进行能动地前置性规划在更大程度上推动着我国城市群的发展及其治理实践。因此,城市群的形成在中国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行政驱动,其发展和合作最主要的实现措施是城市政府间的合作。作为首部跨省市的区域“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于2016年2月正式印发实施。这一政策打破了行政边界这一硬性标准,以城市政府的跨域合作来进一步释放 “京津冀”城市群建设的巨大潜能。未来,强化城市政府间合作的常态化与制度化建设将是推动中国城市群治理的基本趋势。
    区域公共物品有效供给是中国城市群治理的本质要求。城市群的区域公共物品可被划分为基础设施类和制度类,前者是指服务于城市群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型基础设施,后者则涵盖各项地方性法规、政策以及其保障措施等,两者供给效能将极大地影响城市群及区域竞争力。城市群发展的动力之一就在于破解单个城市无法解决的区域挑战,以集体行动应对跨越行政区划分割所带来的现实问题。城市间的密切联系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但城市间的过度竞争常常损害区域的整体利益。因此,城市群治理的本质在于提供满足不同区域、主体与部门差异化需求的区域公共物品,以基础设施和政策制度的完善推动城市群治理水平的提高。在某种意义上,“区域公共产品的供给状况及其发展反映着对区域公共问题的治理程度及其管理水平”,中国城市群治理效能的提升有赖于区域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实现。
    跨域治理是中国城市群治理的理念走向。在实践中,城市群已经成为我国的主体空间形态,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多元,城市的抱团趋势和城市政府之间的博弈同时存在。跨越边界、实现共赢需要可行的策略,也需要引领的智慧。跨域治理的理念能够有效回应政策议题的跨区域特质,实现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增进中国城市群治理的整体性效益。中国城市群以跨域治理为理念走向,具体体现在“决策—组织—操作—结果”四个层面的优化与完善:在决策层面,应以合作规则和行动程序的建立促进协作行为合法化;在组织层面,统筹兼顾的组织协调机制是城市合作治理的基本保障;在操作层面,需强化跨域治理理论在具体政策工具选择和政策实施中的运用;而在结果层面,应借助有力的绩效评价和激励约束强化合作机制的约束力。
    完善推进城市群的具体措施
    自城市研究伊始,围绕城市评价的争论从未终止:城市到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级形态还是一种过度拥挤即将衰败的城市区域?这些争论关心的实质其实是城市治理的现实效能。
    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深刻变革着我国既有的城市空间格局,城市群发展已成为国家与区域、国家与社会的共同关注点。按照新国家空间理论的观点,一个国家主要的“城市—区域”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全球生产网络中的控制力将直接影响该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国城市群发展问题,不再仅仅是城市政府的合作问题,更是一个关乎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命题。对于中国城市群的战略地位问题,当前我国既有的政策实践已有所回应并不断优化,但在具体落实措施方面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群的治理主体愈加多元、治理内容愈加丰富、治理手段愈发多样,城市群以开放姿态迎接着潜在的机遇与挑战。但是,由于城市行政层级、城市规模控制和户籍制度等政府干预因素,我国城市体系路径选择有别于其他国家。以往的政策实践表明,我国的城市群治理依旧是由行政力量主导的,多元主体的有效参与并未直接出现于现有话语体系中。这既是中国城市群治理的显著特征,亦可能是未来城市群发展的潜在障碍。如何实现由特色到优势的转化,避免“城市群战略地位被过分扩大,城市群空间范围一扩再扩”等行政干预的现实问题,值得城市建设者与研究者的进一步探讨和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完善中国“城市群”治理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