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旅游扶贫,积极建设田园综合体 有关数据显示,全国70%以上的旅游资源分布在乡村,且贫困地区与旅游资源富集地区的重合度高达85%以上。我省大部分贫困地区都保存了真山真水的原始生态,保留了质朴的乡村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优势突出。要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根据每一个村庄的自然、生态、文化、产业特色和发展基础,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逐村明确发展方向和主体业态,形成一村一品的乡村旅游格局。要正确处理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扶贫与保护农民利益的关系,在坚持让农民受益的前提下,引导贫困户采取土地流转、房屋资产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稳定脱贫,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要因地制宜推进黄河滩区脱贫迁建镇村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一批体现黄河风情的田园农耕型、生态休闲型、民俗文化型旅游特色村,增强旅游脱贫的造血功能。到2020年全面完成400个旅游扶贫村的脱贫任务,带动30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增收。在实现脱贫基础上,五年内把400个省重点旅游扶贫村建成美丽乡村。
要发挥园区的载体作用,创建乡村旅游发展高地。园区功能定位明确,要素集聚度高,产业优势突出,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实施乡村旅游示范园工程,大力推进农业公园、地质公园、设施农业、乡村生态文化博物馆等乡村旅游园区建设,支持具备条件的园区积极创建国家农业公园、海洋公园、地质公园。田园综合体承载着人们对田园生活的梦想,代表着农业综合开发的方向,又是一个业态丰富的旅游综合体。我省的沂南县朱家林村作为全省唯一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单位,突出“文创+旅游+生态建筑”的深度融合,以文创产业活化乡村,打造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三生三美”的共建共享新社区,正在崛起为优质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要紧紧抓住田园综合体建设的重要机遇,从规划做起,引导各类田园综合体创建单位把旅游元素融入创建计划,让旅游成为田园综合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今年,将以朱家林文创示范基地为基础,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念,引导一批省级田园综合体创建单位和东阿阿胶、济南宏济堂、平阴玫瑰小镇、菏泽牡丹园等产业优势突出的单位,开展旅游综合体创建,争取用2-3年时间打造50个左右旅游功能突出的田园综合体。
以村庄为基,以文化为魂,以产业为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分类推进,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特别要保护好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不搞层层加码,杜绝‘形象工程’。”这为乡村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做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推动乡村旅游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培育旅游特色镇村,打造乡村旅游精品。村庄从农耕社会走来,从历史走来,沉淀了浓厚而独特的民俗文化。要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村庄为基,以文化为魂,以产业为要,大力培育旅游特色村,让乡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是依托各地不同的乡村自然生态,在山区、林区、矿区、平原等地带,推出一批真山真水的滨海度假小镇、温泉养生小镇、民俗风情小镇。到2022年,创建120个滨海度假、温泉养生、民俗风情、商贸购物等旅游小镇,重点培育20个达到国家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标准或国家5A级景区标准的精品旅游小镇。二是依托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名人,以及乡村古街区、古建筑等,培育一批旅游功能完备的乡村旅游特色村。支持各地发挥优势,因地制宜,推出一批陶瓷琉璃村、木版年画村、刺绣剪纸村、传统民俗表演村、手工艺制作村等“非遗”村落。三是结合“空心村”改造,建设一批精品民宿度假村,打造一批乡村旅游度假基地,让“空心村”再现生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