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生产力标准只是制度评判和优势比较的一个方面,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仅体现为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而且体现为有利于提高治理效能。改革开放40年了,我国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用几百年才走过的路,我国以跨越式发展完成了别的国家经历漫长过程才能做成的事。我们完全可以说,社会主义在发展生产力方面比资本主义更具有制度优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着力点必须从生产力、经济基础领域进一步扩展到生产关系、上层建筑领域。
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砥砺奋进的过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新治国理政实践,以新理念引领中国发展,制度比较的重点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而转向,从国家治理效能上展示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成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
制度是国家治理依赖的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度效能就是治理效能。提高国家治理效能,最重要的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党和国家机构设置不合理、机构关系不理顺、机构职能不清晰、机构运行不科学,就会阻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发挥,同时降低国家治理效能。十九届三中全会立足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的重大制度安排,精心部署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把发挥制度优势与提高治理效能紧密地结合起来,这就使这次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具有了不同以往的重要意义。
全面深化改革啃硬骨头的重要战役 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一直在路上,越向前走越发现,如果不排除体制机制上的弊端,发展达到一定水平的生产力就难以再向上提升,经济持续发展将受到严重阻碍。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复杂原因,先易后难成为我国改革路径的慎重选择,政策措施或体制机制的改革首先从外围入手,以便减少改革启动的阻力。当发展进程中改革红利递减效应出现后,改革向深层推进就提上了议事日程。习近平总书记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强调“要真枪真刀推进改革”,要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也相应进入新阶段。此前提出的改革目标,大多局限于具体领域,十八大后党中央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不是推进一个领域改革,也不是推进几个领域改革,而是推进所有领域改革,就是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总体角度考虑的”。这样一场有广度有厚度有力度的改革带来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历史变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铺就后,下一步的动作就是向深层推进的改革实施。改革既要防止浅尝辄止,避免取得的成果前功尽弃,保证改革胜利进行到底,又要防止“中梗阻”,避免既定的举措悬空搁置,保证“最先一公里”出发的改革顺利跑完“最后一公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就是循着这样的发展逻辑提出来的。
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重整行装再出发,必须清晰擘画路线图。全面深化改革要攻坚克难,必须明确要啃的硬骨头有哪些,明确先啃什么后啃什么,明确怎样才能啃下硬骨头。十九届三中全会讨论的重大议题以及作出的全面部署,向全党全社会传递出一个鲜明的信号: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就是一场啃硬骨头的重要战役,打赢这场战役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保证。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