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福建智慧养老产业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2016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和对策举行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强调要着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和老龄产业。《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2017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等制定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要求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体系。
智慧养老是指利用先进的互联网、云计算、可穿戴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面向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物联网系统与信息平台,整合政府、社会及社区家庭的资源,为养老提供更便捷、高效、灵活的公共管理创新服务模式。智慧养老旨在通过智慧技术创新养老管理,与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接轨,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
福建智慧养老产业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截至2016年底,我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532万人,占总人口的13.73%,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33万人,占总人口的8.6%,8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人92.4万人,占总人口的2.69%,全省有空巢老人119.64万人,占老年人口的22.49%,老年群体中高龄化、“空巢”化特征进一步显现,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更加严峻,发展养老服务业更加迫切。全省有老年专科医院4家,开设老年科室的医院208家,医疗机构设立老年护理院5家,老年康复医院4家,扶持医养结合机构或养老机构内设卫生室48家,已有133家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目前,我省智慧养老基本处于起步阶段,信息化智能化程度较低。规范化管理机制、统一信息化标准缺失,养老信息化建设滞后,智慧养老面临技术发展障碍,缺乏专业团队保障,政府部门、社区、机构之间信息尚未实现实时交互,共享度不高。基于数据驱动的养老服务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有待加强,针对老年人健康、护理的数据采集方法的系统研究比较缺乏,基于信息平台的养老服务多主体多任务协同与合作机制尚未建立,区域协同的养老服务供需匹配与协调优化机制尚未形成,数据驱动的医养服务流程设计和优化方法亟待加强。信息互通互联与个人信息安全之间尚未有效衔接。为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智慧养老建设。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抓住智慧城市建设的新契机,提升移动通信网络服务水平的同时,将未来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需求纳入规划设计统筹考虑。提升互联网服务质量和速度,降低网络资费,减少企业服务成本,加强不同通信企业的整合融通,确保不同信息网络间的互联互通。打造覆盖家庭、社区和机构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网络。
重视智能设备研发。发展适用于智能健康养老终端的低功耗、微型化智能传感技术,室内外高精度定位技术,大容量、微型化供能技术,低功耗、高性能微处理器和轻量操作系统。加强健康养老终端设备的适老化设计与开发。重点研发适用于健康管理终端的健康生理检测、监测技术。支持大容量、多接口、多交互的健康管理平台集成设计。推进健康状态实时分析、健康大数据趋势分析等智能分析技术发展。研发健康管理类可穿戴设备,重点发展健康手环、健康腕表、可穿戴监护设备等,对血压、血糖、血氧、心电等生理参数和健康状态信息进行实时、连续监测,实现在线即时管理和预警。完善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功能,重点发展用于家庭、家庭医生、社区医疗机构的集成式、分立式智能健康监测应用工具包,便于个人、医护人员和机构在家庭和移动场景中实时监测各项生理指标,并能借助在线管理系统实现远程健康管理。提升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服务能力,重点发展用于社区机构、公共场所的自助式智能健康检测设备,便于用户在不同社区、机构中随时、随地、自助地完成基础健康状态检测。丰富智能养老监护设备,重点发展用于家庭养老及机构养老的智能轮椅、监护床等智能监测、康复、看护设备,开发预防老年痴呆症患者走失的高精度室内外定位终端,实现自主自助的养老功能,提高用户自主养老、自主管理的能力。开发家庭服务机器人,重点发展满足个人和家庭家居作业、情感陪护、娱乐休闲、残障辅助、安防监控等需求的智能服务型机器人,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优化服务平台设计。建设智慧健康养老创新中心,解决行业共性技术供给不足问题,不断创新产业生态体系。集聚产学研医等各方面资源,推动关键技术、核心器件、重点产品研发,完善产品检测认证、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提升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协同创新能力和产业化能力。充分利用现有健康信息、养老信息等信息平台,基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统一规范、互联互通的健康养老信息共享系统,积极推动各类健康养老机构和服务商之间的信息共享、深度开发和合理利用,开展健康养老大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应用。
依托我省城市多区叠加优势,支持智慧健康养老领域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创业支撑平台建设,鼓励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众创空间发展,推动建立一批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生态孵化器、加速器,为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技术、市场应用及推广等方面的扶持。
完善制度标准体系。加快建立政府部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医疗机构等非营利组织的数据标准和统计标准体系,建立智慧养老信息服务平台的标准化体系。制定智慧健康养老设备产品标准,建立统一的设备接口、数据格式、传输协议、检测计量等标准,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信息开放共享。完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流程规范和评价指标体系,推动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制定智慧健康养老信息安全标准以及隐私数据管理和使用规范。完善智慧养老相关法律法规,落实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网络安全防护要求,提高防攻击、防病毒、防窃密能力,加强智慧健康养老个人信息保护,制定智慧健康养老有关的信息采集标准和操作流程,依法依规加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的数据管理和安全管控。
加大示范推广力度。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开展覆盖城乡、多种类型的应用试点,培育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建设智慧健康养老示范社区,创建具有地方特色、产业联动的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引导医院、养老机构、社区服务中心和相关企业机构参与支持试点项目建设,支持企业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模式,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提供优质的医疗、养老资源保障。制定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推动在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等有关政府采购项目建设中优先支持目录内产品。鼓励通过补贴等形式支持家庭和个人购买使用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通过设立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与政府资金形成支持合力。推进政府购买智慧健康养老服务,逐步扩大购买服务范围,完善服务内容。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推广。
注重人才储备交流。鼓励高等院校加强老龄化社会应对及智慧健康养老方面的理论研究。深化两岸智慧健康养老方面技术、人才和项目交流。加强职业技术院校和养老服务机构合作,加大相关职业技能人才如数据工程师、智慧养老设备研发工程师、新型社区养老护理专业人员等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对老年人、老年护理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的业务培训。充分发挥低龄老人的优势,加大基础护理照料、互联网系统、老年保健心理等培训力度,实现以老养老。制定相应政策,完善招募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制度,设立“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在升学就业、职称评定、创新创业等方面给予优惠。通过人才储备,形成健康养老智慧化的良好氛围,推动智慧健康养老理论研究、合作交流、创新研发、护理服务、综合评价工作不断发展,为应对老龄化社会和新时代智慧养老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作者为三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Tags:推进新福建智慧养老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