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服务业比重从45.3%上升到51.6%,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主动力。
与此同时,以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化、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着服务业的发展格局,推动着服务业企业快速成长,服务业企业正日益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平台化、数据化和金融化特征明显;传统业态与新兴业态融合进程加快;服务业企业正由产业发展的从属者向产业资源的整合者转变。
▍由“零和”转向融合 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化、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普及对企业的运营模式、组织结构、资源配置方式带来了革命性影响,它们不但为服务业企业自身的成长植入新的基因、构筑新的模式,很多传统的商业模式也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
此前一段时期,传统企业与新兴互联网企业进入了焦灼的“对抗期”,尤其以电商对实体零售行业的冲击为甚,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的博弈也较为激烈。然而,近期的一系列事件表明,传统业态与新兴业态,正在不约而同地走向一种积极的联合,甚至是融合。
应该看到,在变革的阵痛过后,几乎每一个实体零售企业都在努力“触网”,打造线上平台,并与互联网巨头、电商巨头展开合作。更值得注意的是,电商巨头们也在向传统零售业中的优质资源靠拢,积极向线下拓展。线上线下在大数据、智能物流和智能生产的推动下,迎来了“新零售”的新局面。
当前,零售业的实体店面正在成为品牌展示、数据收集、资源分发的集成和中转场所,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反馈、迭代,连通着大物流和小社区,资金流、商流和信息流也在此进行全面融合。
在另一个领域,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融合也在发生。在2017年的不足3个月时间里,建设银行与阿里巴巴签署合作协议,打通了信用体系;工商银行和京东启动了金融业务合作;农业银行和百度成立了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中国银行和腾讯也打造了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几大银行和“BATJ”的集体合作,成为了当前“金融+科技”的一个新范式。
▍由提供单一产品转向提供平台服务 服务业的出现和发展,在本质上是一种连接功能的实现,这种功能使运行在经济生活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商流、业务流等更有效、便捷地传递。平台化的作用就在于凝聚和分发资源,使供需双方零距离对接,进而形成一个完善的、成长潜能强大的、多方群体有效互动的生态圈。因对一站式、一体化服务的追求,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推动,近年来,传统服务业大企业的平台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
当前,很多传统服务业大企业都以自有服务和特定服务群体为基础,从封闭的企业组织转变为开放的平台,并积极在产业链领域“攻城略地”,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平台生态圈。比如,苏宁易购就致力于成为连接供应商和客户的桥梁,通过系统化的服务和资源的集成,打造多产业布局、线上线下共融、从商品展示到物流再到金融服务全过程的智慧零售服务平台。
应该看到,平台是一种网络关系,多数情况下,平台型公司会成为这个网络的核心,并对平台网络各节点的需求和资源进行广泛地连接、整合,进行有效地传递和匹配。在出行、电商、社交、医疗、教育、投资等领域,平台已经逐步取代传统企业成为主流的组织形式,并诞生了阿里巴巴、腾讯等行业巨头。这些平台连接着卖家与买家、研发人员与企业、资本与项目、闲置资源与潜在使用者,重构了产业链价值,成为各类服务的“接入口”。在此背景下,服务业企业正由提供单一的产品,向提供基于平台的关系服务转变。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