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科技服务组织的建设,首先必须建立横纵有别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纵向形成以主要农产品为主线的技术经济服务体系;横向可按地域经济的异同实行联合开发,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生产线。其次,科技投入应兼顾政府与民间、近期与长远,力争使农业科技投入增速高于政府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速,引导龙头企业开展先进技术的研发应用。还要建立以农民专合组织为主体的农技推广体系,直接挂钩科研单位,优化传递路径。同时大力扶持科技示范户,推广实验良田。另外还要积极探索以财政拨款为主导,农户、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资金投入体系,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农业科研,形成长效机制。
生产组织建设。农民组织化和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营制度的主要创新手段,其中农民组织化是内在驱动力,农业产业化是外部拉动力。内外联动会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完善生产组织体系。扶持建立“家庭农场”,探索农业投资新模式,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集约化和商品化,真正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其次,要加快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依托当地农业布局和产业特色来发展各类农民专合组织。同时还要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利用地理、资源优势发掘市场需求,发展主导产业,形成具有东北地区区域特色的产业化格局。
三是大力加强农业设施建设。吉林农业大发展必须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这就需要我们补齐基本设施建设上的短板。
防涝设施建设。要解决农田水利工程“最后一百米”普遍失修问题,在加快治理大型灌区干支渠等主动脉的同时必须配套解决末级渠系建设。另外还要因地制宜兴建一批小型水利工程,把建设重点放在桥涵、耕道、田间沟渠、泵站、蓄水设施等方面。同时,还要解决资金投入的难题。在地方政府财力受限的情况下,可尝试将政策效应弱化的农民直补资金部分集中起来建设水利设施,成立公开透明的建设专项资金。
防旱设施建设。东北三省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均衡,针对中西部与东部的不同情况,要因地制宜地进行防旱设施建设。在中西部旱区与半旱区,实施旱田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发展节水农业,运用综合手段引导和鼓励农民开展高效节水灌溉。此外要加快重点工程建设,解决水资源与粮食生产力布局不匹配、水资源调蓄能力不足、雨洪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
防灾设施建设。近年来东北三省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罕见虫灾、台风、寒潮大雪等也时有发生,目前我省自然灾害的预警机制建设尚不成熟,防灾物资储备不足,应急装备与设施相对落后,组织协调职能仍需加强。为此,相关部门首先要完善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同时加强资金保障,将防灾建设资金纳入政府基本预算。其次要调整农业结构,改良农作物品种,提高其抗病能力。此外要加强防灾减灾组织建设、动物防疫设施建设、农业气象设施建设等,提高农业生产自身的抗灾能力。另外,还要建立灾害后灾情评估体系,发展农业保险使其真正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让农民切实享受到应有的保障和权益。
(作者系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