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产业经济的发展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乡村的社会和谐、文化发展以及村庄空间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则为产业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社会环境条件,有助于实现更高水平、长期稳定的经济发展,进而推动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浙江做了富有成效的先行探索。
因地制宜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模式 浙江各地由于资源禀赋不同,既有集体经济基础、城乡关系、交通条件各异,村民素质、村庄传统文化、社会风俗有别。这些差异决定了各地群众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产业发展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依托当地的历史传统和特色资源发展传统文化和旅游相结合的模式。结合古村落保护利用,充分挖掘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内涵,并与旅游相结合,在促进古村落活态保护的同时,也带动村民增收,形成古村落保护与产业发展、村民增收的良性互动,如建德市新叶村等。浙江已有200多个古村落采取这种产业发展模式。
依托当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根据当地的资源状况、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发展“一村一业”,促进村庄产业发展。如“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安吉黄杜村就是通过发展白茶产业带动了村庄发展。
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按混合融合方式发展“第六产业”。将创意农业与乡村休闲旅游等有机结合,创新探索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业新功能,发展新业态,促进村庄产业发展、村民增收。如安吉鲁家村便通过打造田园综合体,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通过“互联网+”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带动村庄发展。如有“淘宝第一村”之称的临安市白牛村、缙云县北山村,都是依托发展电子商务带动村庄产业发展,使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以兴办市场带动村庄发展。台州市路桥区方林村建立了功能齐全的四星级文明规范汽车市场——浙江方林汽车城,逐渐奠定了以市场为中心、工业为重点、农业为辅业的产业格局,为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
把海洋、海岛、渔业、海运业、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渔村独特的产业发展模式。被誉为“浙江渔业第一村”的宁波象山东门村充分发挥海岛、海洋资源优势,结合美丽渔村建设,大做“渔、港、景”文章,把昔日落后的渔村发展成了集旅游、休闲、海洋渔业于一体,融合发展的美丽渔村。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