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解决粮食的深加工问题 东北地区粮食的产业化水平比较低,产业链和价值链开发远远不够,是东北地区粮食过剩问题背后的另一实质性问题。以黑龙江省为例,作为全国粮食产量第一大省,2016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670.5亿元,而粮食产量第二大省河南省,2016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却达4286.3亿元。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看,2016年,黑龙江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1832元,低于全国12363元的平均水平。这表明黑龙江省虽然是一个农业大省,但还不是农业强省。这主要是因为黑龙江省的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原字号”是该地区农业的主要特征。东北地区粮食深加工的潜力很大,不仅可以向食品类延伸,还可以向生物质材料延伸,如利用生物技术可以从玉米芯中提取被称为“黑金子”的石墨烯。回收1吨玉米芯的成本是400元,15吨玉米芯可以生产1吨石墨烯,按照石墨烯的市场价计算,可以使玉米芯的价值翻361倍。
佳木斯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农业综合开发实验基地,主产大米,水稻种植面积600万亩。益海(佳木斯)粮油加工项目的落地投产,正在发展集“订单农业—精深加工—产品名牌化—副产品综合利用—高科技产品研发”为一体的“水稻循环经济模式”。佳木斯积极探索“政府搭台、行业协会牵头引领、合作社和农民作为主体、媒体融合推动、社会力量支撑”的大米区域品牌。黑龙江还借力林业产业发展绿色食品全产业链,向林下经济要效益,包括发展吊袋小孔木耳、灵芝、平贝等中草药种植。2016年,黑龙江省粮食加工企业累计纳税8.94亿元,同比增加2.55亿元,增幅39.9%;累计实现利润9.92亿元,同比增加3.16亿元,增幅46.7%。
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解决粮食的深度加工问题。粮食加工有两个重要方向,一个是食品开发,二是作为工业原料的开发。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黑龙江省工作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优化产业结构要做好“三篇大文章”——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其中就深度开发“原字号”,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做好“五头五尾”(油头化尾、煤头电尾、煤头化尾、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粮食产业化要实现“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推动粮食精深加工,做强绿色食品加工业,为解决东北粮食过剩的农业产业化道路指明了前进方向。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