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观点 >> 正文

创新区域协调发展的行政融合机制

http://www.newdu.com 2018/5/9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何精华 参加讨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基于我国党和政府所具有的行政性权责关系及其特殊的政治权威,以党政为主体的行政融合机制正在成为驱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动力。所谓行政融合机制,是指处于平等地位的地方政府在权力配置和利益分配的过程中,对政府间关系进行沟通协作,以期实现各政府间的协调发展与合作。即在既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框架下,加大行政性的协调融合及其制度建设力度,创新区域性的行政协调工具,进一步完善区域合作机制、区域互利互助机制、区际利益平衡机制、区域功能平台机制等。创新行政融合机制,有助于协调解决跨区域发展中的制度性难题,降低制度成本,提高发展效率,形成更加紧密的区域联系,推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增强区域协调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与协同性
    当前,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中的行政融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的不平衡发展体现在多个方面,区域不平衡发展、地区发展差距较大是其中的一个主要方面,如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等的发展滞后于东中部地区,区域整体性贫困问题突出,当地群众生活水平亟待提高。这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解决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客观上需要建立一个能够统筹全局、协调各方、“抓铁有痕”的行政融合机制,大力推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尤其是公共服务差距,使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其次,区域协调发展在实施“十三五”规划及“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支撑作用与全新定位,客观上需要建立区域行政融合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壁垒,加强规划统筹和衔接,形成市场体系统一开放、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区域管理统筹协调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态势。
    再次,区域融合发展的国际趋势所形成的倒逼机制,以及长三角、长株潭、武汉城市圈、成渝都市圈、珠三角及京津冀区域发展的成功经验,为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行政融合机制提供了现实可能性。总之,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行政融合机制,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市场规律,有利于整合各地区的改革资源,增强区域协调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与协同性。
    念好“接”“引”“补”的“三字经”
    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行政融合机制不能一蹴而就。近年来,各级党和政府坚持行政性的区域规划先行,不断强化区域内的交通体系、能源安全、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与民生基础设施相关领域的协调发展,拓展区域合作的范围和层次。伴随着国内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区域经济协调与集群化的发展态势得以加速推进。但与此同时,行政区域内大量的社会公共问题也呈现出“边界模糊”“功能融合”和“效应外溢”等特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面临着行政壁垒、地方保护、职能分割与信息不畅等局部地区“碎片化现象”的挑战,并集中表现为区域行政融合机制的“缺位”。譬如,区域合作缺乏制度保障、政府部门联动协同有待加强,地方保护主义问题依然存在,区域落实合作框架平台和专题的执行机制不到位,区域生态和各种补偿机制缺位,区域统一的绩效考核机制脱节,区域信息沟通和共享机制不健全等,制约政府服务市场主体的能力和市场监管效率的提升。当务之急是要破除区域合作中的本位主义、认知差异、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信任、制度性壁垒等阻碍区域合作的体制性“温床”。
    

[1] [2] [3] 下一页

Tags:创新区域协调发展的行政融合机制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