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北京市区和市域而言:中心城区范围内注重首都功能服务水平的提高,建设积极的城市中央活动区,不断改善宜居环境质量,要完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为人民提供文化凝聚和国民教育的公共场所,通过精细化构建安全、健康、平等的社会环境,建设适合所有年龄段生活的完整社区,实现人人拥有宜居的住房、公平的就业机会、均等的公共服务和绿色公共交通网络。中心城区边缘区保障绿化隔离带的实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郊野公园或绿化体系,建设以总部经济、科技研发等延展首都功能、首都经济高端服务功能的边缘城镇。市域内实施服务国家首都地区区域职能的新城战略,实施以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生态涵养区、区域绿楔等为主的生态保护战略。市域外建设生态廊道,构建以区域性交通、基础设施廊道为导向的多中心网络化城镇格局,引导特大城市地区人口和产业在特定地区和节点疏解和集中,促进首都经济的区域扩展和紧凑发展。要从整体上塑造北京,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的可持续的和谐宜居之都。
以首都带动区域,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就京津冀而言:北京要与天津、河北合作,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城市及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成为沟通全球的世界级航空、铁路和航运枢纽;形成高效、便捷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和通勤体系,促进区域间的协同发展。以区域性交通、基础设施廊道为导向构建区域城镇走廊,引导人口和产业在特定地区和节点“分散再集中”,完善区域协同的京津冀城镇体系。制定京津冀地区共同的水环境保护和大气环境保护政策,共同设立京津冀水源涵养区,在更大的空间范围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以世界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保护区为依托,建设文化精华地区,并传承历史与文化线路,形成京津冀地区的文化网络。
面向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北京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我们期待到2050年时,世界级跨区域协同的北京特大城市地区基本形成,成就历史上最伟大的首都城市。
(作者为清华大学城市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