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监督管理,确保市场健康运行。 简政放权不是一放了之,而是要放管结合,防止将放权当作推卸责任的借口。
要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模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维护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和秩序,促进新旧动能转化。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要求,把更多力量放到市场、监管一线,建立健全“月抽查、季回访、年考评”的审批运行监管机制,确保放权到位的同时跟踪监管到位。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模式,纠正以罚为主、以罚代管、处罚过多过细、一罚了之等现象。完善市场主体征信系统、失信黑名单和守信红名单制度,形成有效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强化纵向监管,全面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除妨碍统一市场的做法。按照鼓励创新、优胜劣汰的准则,以更为包容审慎的监管促进网络经济、数字经济、分享经济、移动支付、人工智能等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健康发展。
——深化电子政务应用,优化服务环境。 电子政务是落实“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手段。当前,我省网络资源仍存在条块交错、共享互通不够等“信息孤岛”现象。部分市级政务服务中心还没有做到所有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只进一张门”,社保、产权登记等民生服务事项仍然存在排队难、取号难、办理时间长等问题。
要把加快部门和地方政务信息整合、共享作为打通“放管服”改革“经脉”之举。在全面评估当前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彻底取消非行政许可的政府审批事项,并确保上级部门下放的权限“接得住”“用得活”。要加快省级政务云计算中心建设和运用,建立以居民身份证号码和企业社会信用代码为统一标准的电子证照信息库,推进数据无条件归集、有条件使用。适时推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融合。要加快完善全省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推动各部门、各层级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充分共享,真正实现“建成一张网,办成所有事”。推动政府部门在协同联动、流程再造、系统整合等方面进行改革,提升线上线下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
——深化第三方评估,健全激励机制。 企业和群众对“放管服”改革成效如何评判?湖南应借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标准,尽快制定适合省情的第三方评价指标体系。
要探索构建以企业申请开办时限、投资项目审批提速程度、产品质量优劣、群众办事方便与否等作为重要衡量标准的评价体系。允许第三方自主采集评价数据,以各地各部门对外公开承诺的数据为基础,以典型案例的数据作验证,客观真实评价简政放权效果。要建立健全评估结果发布制度、评估效果与绩效考核挂钩的激励机制,形成全社会关心、理解、支持、配合“放管服”改革的良好氛围,营造风清气正、办事简便、服务高效的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作者单位: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