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形成分工协作、创新活跃的产业生态圈。这一点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科技园区与创新城市中表现突出。硅谷是创新驱动型产业体系的典型代表,其企业专业化程度很高,企业间形成了良好的分工协作关系,聚集着谷歌、思科、英特尔等一批世界著名的电子信息领域的巨头,构建起了创新活跃、良性互动的产业生态圈。台湾新竹科技园成立之初设定了多个主导产业,但经过市场化选择,集成电路成为第一主导产业,聚集了包括联华、台积电在内的一批世界知名企业,构建起了包括集成电路材料与设备供应、设计研发、晶片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等产业链条完整的产业生态圈。
建立与产业定位相适应的技术创新源。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创新体系来看,创新优势一般与产业定位相适应。例如,美国是以原始创新到产业技术创新再到转化,形成了完整的创新链条,引领着产业技术创新。日本以应用技术为发展重点,目前在产业技术创新、创新管理等方面,有着明显优势。德国除技术创新优势外,富有特色的职业教育,也成就了德国精准制造、精益工艺的盛誉。而且,世界著名科技园区或者科技城市,大多拥有对产业发展起着引领支撑作用的创新源。比如,斯坦福大学作为创新源对硅谷发展的引领作用非常显著,与斯坦福大学有关的企业产值占整个硅谷的50%至60%。也正因为如此,硅谷主导产业从20世纪60年代的半导体、70年代的微处理器、80年代的软件、90年代以来的互联网,一直都能引领产业发展新趋势。
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良好的环境是创新创业的重要保障。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完善的基础设施与良好的生态环境;二是顺畅高效、低成本的政府服务;三是完善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四是有针对性的政府支持政策。在这方面最具典型性的是被誉为创新创业圣地的硅谷,有着世界上最完备的风险投资机制,聚集了上千家风险投资公司和2000多家中介服务机构,众多科研院所与充裕的风险投资相结合,造就了硅谷的持续辉煌。
调控有度、支持有效的创新支持政策。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有一系列支持产业发展特别是支持创新的强有力政策。以美国为例,20世纪90年代,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美国制定了高科技产业政策,把建设“信息高速公路”放在突出地位,把信息产业作为21世纪的支柱产业,政府设立专项信贷基金从财政上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又推出产业支持政策,提出再工业化,吸引美国制造业企业向本土回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