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减量发展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从不同角度对资源使用量随经济增长的变化进行了广泛探索,发现倒“U”形变化规律,即:资源使用量在经济发展之初随经济增长而共同增长,但在经济发展达到某个特定阶段后则随经济增长而下降,首先发生的是相对下降,最终趋向绝对下降。在这里,倒“U”顶点就是从相对到绝对减量发展转换的“拐点”。
为什么会呈倒“U”形变化呢?究其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需求拉力。在经济发展初期,人们的需求主要是物质的且主要是物质的数量。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人们不仅对精神需求开始不断增长,而且对物质的需求也重点从量转到质上。因此,人们生活达到一定水平后,资源消耗会随经济增长开始下降。二是供给推力。在经济发展初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劳动力和物质资源投入增加,因而资源消耗与经济共同增长;随着资源稀缺性不断上升,经济增长转移到主要依靠规模报酬递增上来,产业结构重点从资源密集型转变为资本密集型;但达到一定规模水平后,规模报酬递减,经济增长转移到主要依靠创新和人才驱动,产业结构重点转变到知识密集型产业。因此,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增长对资源消耗依赖会趋于下降。当然,应该注意的是,这种倒“U”形变化的具体形态因资源不同而不尽相同。总的来讲,物质资源表现相对完整,而劳动力资源投入和人口增长则相对不那么完整,即人口随经济增长最终出现绝对下降的情况相对较少一些。但这并不改变总的倒“U”形态势。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人均GDP已达6万元,北京更是高达12.9万元,追求首都生活便利性、宜居性、多样性、公正性已经成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特点。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要求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解决美好首都生活需要与“大城市病”的社会矛盾,客观上要求北京减量发展。同时,首都北京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从资源驱动、规模报酬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资源使用量随经济增长客观上趋于减少。因此,无论从需求侧还是从供给侧来看,减量发展都是新时代首都发展客观规律使然,是合乎规律的特征。借鉴国内外经验,通过结构调整、循环经济、精明增长、紧凑发展、技术进步、制度创新、管理现代化等途径来推动减量发展,是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作者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