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观点 >> 正文

注重“六治” 探索乡村绿色治理新途径

http://www.newdu.com 2018/6/28 光明日报 林震 孙彦… 参加讨论

    法治与德治相支撑
    法治。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需要法律约束与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构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来保障生态文明。在国家立法层面,《环境保护法》《农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主要涉及农业生产领域的污染防治,有关农村人居环境的专门立法还不多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生态文明的重要文件,构筑了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同时也为农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法理基础。尽管我国农村环境法治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由于乡村法律服务体系还不健全,还存在普法难、用法难、执法难、监督难、维权难等问题。
    德治。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成效归根结底还要靠人们牢固树立包括生态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等在内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我国已将“美丽”写入党章和宪法,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将“美丽”融入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形成崇尚美丽、爱护美丽、建设美丽的社会风尚,为建立人居环境治理的长效机制培育丰厚的道德土壤。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敖镇以美丽乡村创建为抓手,开展“德善草原 大美前旗”社会治理工程,通过以文养德、以评立德、以规促德三项举措,提升群众道德素质,实现人居环境优化、生态环境美化、人文环境和谐化。
    法治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执法依据、行动规范、考核途径、监督方式,德治会塑造农村人居环境中的乡风、村风、民风,弘扬公德、美德、品德。要做到法治与德治相支撑,就必须拉紧法治与德治的纽带,做到如下几点:其一,以德治为基础,用法治为行动塑形。在经济发达、思想先进、文明友善的乡村,充分挖掘道德优势,以村民自发强化环保理念、集体开展人居整治为基础,以法治规范提供具体技术指导、行为引导,以奖为主、以罚为辅,在村规民约中渗透法治理念,让村民成为守法者、监督者和执法者。其二,以法治为准绳,用德治为民风引路。在我国大部分欠发达农村地区,经济利益仍是村民的首要衡量标准,在多数村民还缺乏绿色治理主动性的情况下,必须首先依靠法治规范,强化政府引导、发挥两委议事决策功能,对生态环境的顽疾、硬伤、死角、瓶颈进行破题,利用法律权威保障村民行动一致、参与有序,推动移风易俗,进而形成良好风尚,逐渐完善村规民约、启迪村民觉悟,变被动为主动、化约束为自觉,达到人居环境整治的效果。其三,不论法治还是德治,都要坚持问题导向、尊重地方实际,摆脱文本教条约束,突出典型示范力量,以正面典型引导崇德向善的风气,以反面典型彰显法律法规的权威,简化制度流程、文本规范,强化实践效果和群体习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注重“六治” 探索乡村绿色治理新途径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