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为了更好地促进科学与经济结合,新型研发机构顺势而生,并发挥了桥梁作用。其功能定位和制度模式均不同于传统体制下科研院所的新型研发组织,在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创新人才和技术创新文化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活力,使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客观要求 从科技创新价值链视角来看,新型研发机构处于纯基础研究与商业性技术开发之间的中间地带,成为创新价值链中关键环节。目前,苏州已集聚近500家新型研发机构,通过科研创新打破产品的国际垄断,助力苏州经济发展,也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客观要求。
引领苏州新兴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新型研发机构是活跃在应用技术研究领域,融技术与经济于一体的创新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所带来的技术外溢效应会对社会产生外部经济效应,如新兴产业的孵化、建立和发展。近年来,苏州生物医药和新能源产业增速领跑新兴产业,这与新型研发机构的有效建立以及其持续释放的创新活力有十分紧密的关联。新药研发和新能源这些庞大的工程融合新技术、应用新管理模式、引领新产业、对接新经济,并带动了新兴产业的集聚。苏州提倡和推进创新的直接目标是带动产业升级优化,将自身的比较优势延伸到市场占有率更高、市场增长率更好的高新技术领域,即产学研用合作研发密集的领域。为鼓励自主创新,调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科技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苏州先后出台了很多政策。苏州针对当地产业技术创新的薄弱环节,提出相应的应用技术研发体系构想,通过组建技术研究院带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行业协会等的发展,支持更多科研成果应用于服务业。
形成产业集聚,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新型研发机构已不局限于服务科技创新活动的某个环节,而是逐渐演变成从上游源头创新到下游产业化的全产业链创新体系。新型研发机构是苏州科教资源向产业优势转化的重要渠道。新型研发机构集政、产、学、研于一体,有利于引进高科技研发团队,提升区域科研水平。同时利用政府职能,集聚全国包括中科院在内的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的科研优势,开展基础性、关键性和共性技术研发,借助新型研发机构,为科教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提供创新动力,从而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相互对接。
塑造创新生态系统,促进协同创新。创新生态系统是由创新创业主体和创新创业环境组成。除古城区外,苏州市已基本实现了高校、科研院所与地方共建研究院全覆盖。新型研发机构作为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社会关系网络的形成、各类创新创业主体之间的合作、知识与信息等创新要素的流动,以及区域创新创业文化和氛围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