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与经济增长
中国的发展成就同改革开放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探讨中国经济奇迹的核心。李培林对消费、收入分配和社会发展进行了解读。他指出,中国社会学界将2010年前后作为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转折点让我们看到我国改革开放30年后产生了一些根本性的条件变化,如2009年收入分配突然达到顶点以后开始逆转、2012年劳动力总量的绝对量开始下降等。这些变化为我国发展带来深入的影响,特别是发展的动力发生变化,过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三分之二来自于投资与出口,而现在三分之二的贡献来自于国内消费。为了扩大国内消费,需要保证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大众消费的促进,需要稳定的消费预期,包括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消费处于稳定状态。要进一步消除贫困人口,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
蔡昉指出,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可以总结为三点:经济高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扶贫成就举世瞩目。邓小平同志一开始就为改革定下了标准: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40年来,通过一系列改革,中国把人口红利转化成了经济增长的高速度。在人口红利消失的今天,中国经济要转向依靠改革红利,通过进一步改革破除阻碍生产要素供给和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进而提高、稳定经济的潜在增长率。
理查德·弗里曼表示,从劳动市场经济学角度看,中国改革开放40年创造了活跃的劳动力市场。中国在40年的转型过程中人口流动迁徙非常频繁,劳动人口的收入也通过流动得到了提高。经济转型发展使中国的贫困人口逐步减少,但也使收入不均的现象加重。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管理体系逐步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起来,工人的权益也逐步得到保障。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