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源泉
中国改革开放并不是按照现成理论进行,而是以“摸着石头过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方式来推行。林毅夫表示, 20世纪后半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主流经济理论指导下走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的道路,却普遍失败了。发展中国家的收入水平要赶上发达国家,则其产业结构水平必须达到发达国家的高度,这需要完善的市场、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制度安排,这些都需要一个有为的政府。以现有理论看待中国的改革开放只能看到问题,却看不到成绩,因此中国的经济实践是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的源泉。
李扬表示,基于中国经济40年的发展实践,中国经济学对于世界经济学发展最有可能作出贡献的领域是发展经济学。长期的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使得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这是发展的完整意义,中国都做到了。无论是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还是保持经济结构不断调整,都需要投资予以推动;而无通货膨胀的投资则需要足够的储蓄来支撑。就此而论,中国也做得很出色。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可以总结出很多特色,其中最突出者,应该是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同时出现而且内洽地延续多年。高储蓄、高投资,并伴随长期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双顺差”,是传统发展经济学不能完美解释的。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有必要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总结、分析、梳理上述现象同时存在的内在机制,概括出其中可复制、可推广的范式,中国的发展实践当会对世界经济学的发展奉献出“中国智慧”。
金东寒表示,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并使之上升为科学理论,为世界各国改革发展提供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这对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都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国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创造奇迹,在理论创新上也要书写辉煌。当代中国学者肩负着特殊的历史和时代使命,有责任通过激荡思想、碰撞智慧、分享经验,助力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为困境中的世界经济点亮前进之路。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学、世界银行、国际劳工组织、亚洲开发银行、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牛津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机构的国内外3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
上一页 [1] [2] [3]